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冰球场上唯一的“她”

时间:2022-03-09 12:11人气: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题:冰球场上唯一的“她”

新华社记者马锴、董意行

出场5分16秒,没有进球、没有助攻,于静完成了冬残奥的首秀。但终场哨声响起时,中国残奥冰球队的球员们却把她围在中央,祝北京冬残奥会冰球场上唯一的“她”节日快乐。

残奥冰球比赛是男女混合团体项目,允许男女运动员同场竞技。作为中国队的一员,于静是北京冬残奥会7支冰球队伍中唯一的女球员,也是冬残奥历史上第三名参加冰球比赛的女球员。

儿时因病致左腿部分功能丧失,但于静从不缺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击剑、射箭、坐式排球、轮椅篮球,她都是“一玩就能上手,一上手就能玩到现在”。

和轮椅篮球相似,残奥冰球运动员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残疾,需坐在冰橇上比赛。2019年,在山东残联的帮助下,有轮椅篮球基础的于静开始练习残奥冰球。支撑冰橇的冰刃仅有3厘米宽,虽能用两支球杆辅助支撑,但对初学者来说,想保持好平衡都很难。

头一次上冰,于静就能在冰橇上坐稳,还能用球杆撑着慢慢滑行。“感觉自己挺有天赋的,一下就有了信心。”于静说,“更重要的是有机会在家门口参加冬残奥会,就一直练了下来。”

残奥冰球中,运动员滑行、急停、转向、击打冰球都要靠球杆完成,需要频繁使用手腕的力量。时间久了,她的右手腕鼓起个包,这是腕关节液渗出形成的腱鞘囊肿。“囊肿大的时候会影响手腕活动。”于静说,所以训练、比赛后都要冰敷。

类似的“鼓包”在她的生活中也会有。“比如因为左腿肌肉有点萎缩,我很少穿裙子,但这对我的生活并没什么影响。”于静说,“我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在她的字典里,没有“给自己设限”的词条。外企财会、咖啡店长、设计行业,只要是感兴趣的工作,她都会尽全力做到最好。把参加北京冬残奥会作为人生的新目标后,她辞去工作全职训练备赛,哪怕当时她已36岁。

在不少人眼里,对抗激烈的冰球似乎是男性的专属运动。但于静却不这么看:“这是个男女混合项目,也为女性残疾人打开了一扇门,我觉得女性一样可以。对于女性残疾人来说,看到我在赛场上,就说明她们也有这个可能性,对她们也是一种鼓励。”

2021年,于静通过层层选拔,如愿成为中国残奥冰球队的一员。她不仅是唯一的女队员,也是年龄最大的球员。用她的话说,“最小的球员也就我一半岁数,叫我‘静姨’都不过分。”

训练中,这帮爱玩爱闹的大男孩总会给“静姨”特殊“照顾”,不是滑行时轻推她一把,就是在她带球时用球杆干扰她的冰橇平衡。当于静重心不稳、歪倒在冰面上时,队友们还会起哄说她是在“碰瓷”。对此,她并不在意,“男生都喜欢恶作剧,皮一下就很开心”。

在训练和比赛中,戴着头盔的球员们只能看到队服颜色,难以辨认对方是谁,冲撞总是难免。“针灸、推拿、烤电是全队的家常便饭,不光是我。”于静说,好在队里配了很好的医疗服务。

被撞倒,再爬起来;被“钉”在板墙上,找找平衡再继续……已习惯了这些的于静从不认为自己和其他球员有何不同。即使在冬残奥的赛场上,她仍能凭借灵活转向弥补对抗和速度的不足,努力完成教练的战术部署。

小组赛三战全胜后,中国队将在9日与捷克队竞争一张半决赛入场券,向奖牌发起冲击。但对北京冬残奥会冰球赛场唯一的“她”来说,参加比赛、鼓励女性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梦想已经达成。

“当我站在冬残奥会的赛场上,我感觉我的人生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精神追求的巅峰。”于静说,也许在冬残奥会后她会尝试转型做助教,因为球员的经历能帮助她更好地和队员沟通。

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从不给自己设限的她,未来的人生也会有无限的可能。(参与记者:罗鑫、邰思聪)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新华社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