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从“红泥小火炉”到“煤改电”清洁取暖

时间:2022-01-20 15:14人气:来源: 中国农网

四十多平米的大客厅窗明几净,靠东南角摆放的几盆绿植花开正艳;东墙上挂着一幅“家和万事兴”的十字绣格外醒目;北墙上是从2004 年到2016年的四张“全家福”,,每隔四年拍一张,照片中的人数从14人增加到了19人……

从“红泥小火炉”到“煤改电”清洁取暖

进入“四九”后,正是北方最冷的时候,但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八一乡长丰村李玉仙的家里却暖意融融。

“政府可是给老百姓办了件好事情,自从‘煤改电’以后,你看这家里面暖暖的,还不用打炭生炉子,真的是又省事儿又干净。没想到我这么大岁数了,还能赶上这好事儿!”今年72岁李玉仙告诉记者。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说到用泥糊的火炉,很多人大概都会想起这首古诗,风雅,浪漫。然而,在李玉仙幼时的记忆中,泥炉子只是人们用来取暖的,外形粗陋,散热效果也不好,炉子里烧的基本上都是捡来晒干的牛马粪。“那会儿人穷,土房子,木头门窗,窗户都是用麻纸糊的,跑风漏气,一到冬天,家里冷得水盆里能结冰。”忆起过去的苦日子,李玉仙说,“包产到户以后,生活慢慢好点儿了,人们就把泥炉子换成了小铁炉子,散热快了,也开始烧炭了,比烧泥炉子是暖和多了,但为了省炭,晚上睡觉就不烧了……”至今,李玉仙都清楚记得,早晨起来做饭,锅台上的抹布被冻成冰坨是什么感觉。

1999年,李玉仙家从过去的土坯房搬到了现在的大砖房里,铁炉子从小号变成了中号,烟筒从细的换成了粗的,取暖效果虽然好了许多,但生火的屋子里暖,不生火的屋子还是特别冷。2005年前后,当地的小铁炉已陆续被逐步淘汰,李玉仙家也换了暖气炉,每间屋子里都装了暖气片儿,取暖效果又进了一步。

“换成暖气炉子,家里更暖了,就是每天还得提炭、倒灰,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也是一种负担。生炉子的那个家还被烟熏的黢黑,打扫起来挺费劲儿。”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烧煤取暖也让李玉仙和老伴儿觉得越来越不方便。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为方便群众生活,实现生活能源清洁化,2021年,临河区实施平房区集中供热、城郊村“煤改电”采暖改造 6500 户,李玉仙家也在其中。

从“红泥小火炉”到“煤改电”清洁取暖

“个人只拿了3600块钱,其他都是政府补贴的。”李玉仙家的“煤改电”采暖改造是2021年11月完成的,当时自己只负担了总费用的20%,剩余的80%都由政府补贴。而且,“煤改电”用户实行单独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电采暖用电分表计量,单独计价,8:00-18:00电价为0.465元/度,18:00-次日8:00为0.165元/度。“我们家交了500块钱电费,2个月了还没用完。按现在的煤价,比烧暖气炉子省钱。”

“以往过年,孙子、外孙子回来总喊家里冷,说是住平房没有住楼房暖和,今年回来肯定不这么个说了……这张‘全家福’是2016年过年时候照的,这是我们大儿子,这是大闺女,这个是大孙子……”李玉仙和老伴儿指点着墙上的“全家福”两个人争先抢后地说着,眼里满是骄傲和自豪。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农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