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蝗灾发生防治史》出版

时间:2021-11-25 12:10人气:来源: 中国农网

蝗灾在中国农业灾荒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危害影响深远,是农业自然灾害的最典型代表。历史上,“蝗飞弊天,饿殍载道”等惨状举不胜举,蝗灾对粮食生产的毁灭性打击以及给人民生活造成的深重灾难,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治蝗减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千年蝗患得到全面遏制,许多昔日的“蝗虫窝”变成了今朝的“米粮川”,这不仅是中国治蝗史的丰碑,也是世界治蝗史的典范。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蝗虫局部暴发时有发生,同时面临境外蝗虫迁入威胁,因此控制蝗虫不起飞、不成灾依然是一项长期的目标任务。

本书编者长期从事蝗虫防治工作,出于对治蝗事业的责任感与执着情怀,坚持30多年梳理研究历代蝗灾发生防治史料,并查阅大量地方志和研究文献,系统总结了古代、近代和当代的蝗灾发生及防治情况。全书分为四卷,第一卷为中国历代蝗灾发生防治概论,主要描述历史蝗灾发生概况、重大蝗灾危害影响、主要蝗灾防治的发展进程、与蝗虫有关的文学诗词、治蝗传说故事、主要治蝗人物和古代至近代治蝗书籍史料。第二卷为中国蝗灾史编年,描述前707年至2019年的蝗灾发生情况,并收录正史及其他史料中的蝗灾记述。第三卷是分省蝗灾史志,分省叙述2700多年历史蝗灾的发生情况。第四卷是地方志蝗灾集成,详细收录了我国32个省(区、市)历史上2500余部地方志中的蝗灾发生事件。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蝗灾发生防治史》出版


封面-中国蝗灾发生防治史-立体-总

本书共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蝗灾共1094年,其中唐前时期187年、唐代(含五代十国)101年、宋代(含辽、金)165年、元代93年、明代247年、清代263年、民国时期38年;对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蝗灾发生概况也作了记述,是为首次长时段、大范围梳理和总结蝗灾发生的地域特征和治理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是促进蝗虫灾害可持续治理的基础信息建设工程。

本书总结历史上蝗灾发生的规律性以及历朝历代治蝗的经验和教训,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今人尤其是青年人治蝗减灾、保粮安邦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梳理了历代治蝗思想、治蝗政策措施、治蝗组织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经验和智慧,对于弘扬中华治蝗减灾文化,持续推动科学防控蝗灾,保障粮食安全和农牧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全面、深入地收集、提取、补充、校核历史蝗灾记录,按区域、时序建立了科学、全面、准确、精细的中国历史蝗灾记录,同时注重对历史蝗灾的空间演变规律、时间演变规律以及特征时期蝗灾事件的分析,系统、全面展现了从殷商时期到当代历时三千多年的蝗灾发生和防治情况,对于当前及今后蝗灾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本书注重发掘弘扬历代蝗虫防治文化,厘清了历代对蝗虫的认识与研究脉络,整理了历代蝗虫诗词文学、传说故事与主要治蝗人物,尤其是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治蝗措施与成就,有利于使“政府主导、群防群控”的中国治蝗智慧、“改治并举、持续控蝗”的技术模式、“预报准确、执行有力、防治高效”的蝗灾防控体系得到继承和创新,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和弘扬。

“治蝗减灾,保粮安邦”,既是历史遗训,也是现实遵循。本书全面研究我国蝗灾发生防治历史脉络,内容宏富、资料翔实,使我国蝗灾史料和防治文化得到全面汇集与传承,具有科学性、创新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特点。本书的出版,将有益于传承发扬我国历代治蝗优秀成果,对促进重大病虫害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可为各级政府和农业防灾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为广大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蝗虫灾变规律提供基础材料,也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我国蝗虫文化。

本书主编朱恩林是1964年5月生,四川泸县人,毕业于贵州农学院植物保护系。1986年以来主要从事蝗灾防治和植物保护等工作,先后任全国植物保护总站(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防治处高级农艺师、处长(兼任农业部蝗灾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植保处处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5项,其中1999年主持的“东亚飞蝗蝗区勘查及可持续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编著《中国东亚飞蝗发生与治理》等书籍8部,发表论文45篇。获全国蝗虫治理先进工作者、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表彰和荣誉。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农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