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在“万年稻种”发现地看金色秋收

时间:2021-09-23 10:45人气: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长沙9月23日电题:在“万年稻种”发现地看金色秋收

新华社记者张格、陈泽国、陈思汗

沿湘江一路向南,寻到上游一座名为道县的古城。金色秋收画卷,在这里徐徐铺展。

在湖南永州市道县寿雁镇的玉蟾岩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约1.2万年前的古栽培稻。玉蟾岩遗址在世界稻作农业文明起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8月下旬,中稻成熟后,58岁的陈跃宗就一直在田野里忙碌。近日,他又迎来了陆续成熟的晚稻。

陈跃宗家祖祖辈辈种植水稻,十几岁起,他就跟长辈学习种水稻。如今,他把4亩多地流转给当地的正禾农场,再到农场上班。

烈日下,陈跃宗指挥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稻田里穿梭。“以前人工收割水稻时,一个人忙碌一整天只能收半亩地,现在犁田不用牛、收割不用人,干活省时省力多了。”他说,收割机能迅速完成割稻、脱粒等环节,大大提高了效率。

隆隆的轰鸣声中,稻穗被机器“吃”入,粉碎后的稻秆再从机器另一头“吐”出,直接成为土壤肥料。不一会儿,稻谷就堆成了小山,陈跃宗要将这批稻谷运回正禾农场的仓库。

仓库里,工人们正忙着将一袋袋稻谷搬上货车,要运往加工厂。正禾农场负责人黄日忠9年前从外地来到道县发展种植业,他说:“祖先都在这里种稻子,说明一定有天时地利。”今年,正禾农场种植早、中、晚稻和各类蔬果超2000亩,水稻每亩收入1000余元,蔬果每亩收入1万余元。

在寿雁镇深田村,农民唐平秀今年家中一共流转了126亩地,种植了白、红、黑、紫等多色稻米。“几个月前,外地采购商就把这批稻谷全部预订了。”她抓起一株饱满的紫米稻穗说,“这种米好,就连附近的鸟都喜欢来偷吃。”

金秋的阳光下,稻浪翻滚,唐平秀和丈夫商量后决定,这几天就开始收割晚稻。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新华社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