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今年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秋粮面积增加、长势正常——连年丰收,“中国饭碗”端得稳(2)

时间:2021-08-12 10:55人气: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良种自主可控能力提高。中国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建立了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目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大豆全部为自主品种,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5%,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

——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目前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较1996年的15.5%大幅提高。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技术大面积推广,2020年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农药、化肥利用率分别达到40.6%、40.2%,病虫草害损失率大幅降低。科技助力粮食单产不断提升,由1949年的68.6公斤/亩提高到2020年的382公斤/亩。

保护和调动粮食种植积极性

近年来,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密集出台落地,农民种粮有了更高积极性。

“现在,种粮的‘礼包’越来越多。这不,前阵子我又领到了每亩35元的粮食补贴,这是最近新加的。”提起这事,代远富喜上眉梢。

今年以来,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明显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产生影响。在已有农机购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基础上,日前,中央财政追加安排200亿元左右资金,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补贴,以稳定农民收入。曾衍德表示,当前要尽快落实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农业农村部将加大力度,多措并举,稳定农民增收的好形势。”

从曾经种地交税到如今财政补贴,国家与农民关系实现了由取到予的历史性转变,一套中国特色的“三农”政策体系加快形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告别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建立农业补贴制度,土地承包期将再延长30年,推行“三权分置”改革……一系列举措有效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种粮基本收益,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聊起这些年的变化,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朱村的“老把式”王经臣很感慨:“种了大半辈子地,没想到会有现在这么多好处。种粮有专项补贴,管护有专人指导,卖粮还有国家兜底,对咱来说那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有奔头!”

新的政策举措还在继续推出。日前,国家明确,扩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其中,完全成本保险覆盖农业生产的总成本,弥补主要自然灾害、重大病虫害等导致的损失;种植收入保险主要覆盖农业种植收入因价格和产量波动而导致的损失。原则上,两种保险的保障水平最高均可达相应品种种植收入的80%。

“前期我们主要是在6个省的产粮大县开展试点,从试点情况看,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进一步提高了保障水平,基本上可以让投保农户‘旱涝保收’,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欢迎,这次要逐步扩大到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所有产粮大县。” 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说,“下一步,还将从制度、政策、资金等方面持续支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稳妥推进扩大政策实施的范围,让更多的农户得到实惠。”

眼下,正值秋粮生产的关键时期,农民们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期盼着又一个丰收之年。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 人民日报海外版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