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纪实(9)

时间:2021-03-18 22:05人气:来源: 新华社

2020年底,一则“193名流浪乞讨人员落户天津”的消息登上热搜。这些曾是最边缘、最困难、最脆弱的特殊群体,变为纳入相应社会保障体系之中的新市民。

7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致力于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公共产品供给不均衡等问题,致力于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致力于推动共享发展,不断提升人民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同和支持:

全面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按期实现,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参保人数超过13.5亿人;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有效发挥保民生、托底线、促公平的重要作用。

健全退役军人移交接收、退役安置、教育培训等工作体系和政策制度,保障退役军人依法享有相应权益;坚持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住房保障,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一项项改革成果,强了信心,暖了人心,聚了民心。

着眼长远——改革在利益多元、诉求多样中寻找最大公约数,力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月1日,正值开学。全国不少中小学校将爱国爱党、勇敢担当、忠诚奉献,作为开学第一课。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开辟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大力推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使文化更好发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作用。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当全面深化改革驶向更深的水域,改革触及更深层次利益格局调整和制度体系变革,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习近平总书记肩负着人民的重托,锚定航向,一往无前。

从“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到“加强对重大改革问题的调研,尽可能多听一听基层和一线的声音”,再到“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改革的“人心标准”一脉相承。

改革的成果,由所有人分享,改革的伟大历程,也由每一个人参与和见证。

依靠人民——这是深化改革的力量源泉,是书写辉煌和奇迹的制胜法宝。

7年多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深改在群策群力中深入。

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浙江“最多跑一次”、福建三明综合医改……激发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结合自身情况大胆实践,各地探索出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制度举措。

“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我们要眼睛向下,把顶层设计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

2020年9月17日上午,湖南长沙。在基层教育一线工作了近30年的常宁市塔山瑶族乡中心小学副校长盘玖仁没有想到,能有机会当面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工作、提出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建议。

作为未来改革发展的蓝图和指引,“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同改革是否能有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息息相关。

村支书、乡村教师、扶贫干部、农民工、种粮大户、货车司机、快递小哥、餐馆店主、法律工作者……为了起草好“十四五”规划建议,从2020年7月到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7场专题座谈会,听取来自方方面面的声音。

正是在一次次问计于民、广集民智中,改革找到破题的关键,凝聚起奋进的共识。

时光有我,中国有我。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汉代王符的名言阐述改革动力所在:“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