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宜春宜丰:“联农带农”工程厚植“绿色家底”

时间:2024-11-28 10:05人气:加载中...来源: 宜春学习平台

初冬时节,走进江西宜春宜丰县采育联合林场云峰尖分场、花桥分场示范林基地,眼前呈现的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森林景观,让人心旷神怡。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国有林场示范带动的样板林,两个分场的2255亩珍贵树种培育示范林,今年已完成第二次抚育,基地栽植的闽楠、南酸枣、檫木、红锥、青冈、鹅掌楸、伯乐树等树种长势喜人,提高了全县森林质量,厚植了“绿色家底”。

近几年来,宜丰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全面推动国有林场改革,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升森林质量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联农带农”示范样板基地,有效推进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高产油茶示范基地、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杨梅林退化改造示范基地、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等10多个示范基地建设见行见效。从2019年开始,该县国有林场以租赁、联营等方式推动场外造林10315亩。从2021年开始,该场在间伐过的杉木林中套种楠木、刨花楠等珍贵树种,面积达2500亩。从2022年开始,在杉木采伐迹地种植以檫木、南酸枣、青冈、闽楠、红锥为主的珍贵树种,形成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合理配置、速生树种与中生树种结合混交,培育乡土珍贵树种面积达2200亩。培育500亩杉木大径材,并在林下套种闽楠、刨花楠等乡土珍贵树种,逐步形成异龄复层针阔混交的森林体系。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通过“联农带农”,在油茶林地套种中药材岗梅400亩。目前,该县国有林场活立木蓄积量达57.63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达560万根,森林覆盖率达95.1%。

该县全面推进国有林场“党建+基地”模式,12个示范基地引领林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云峰尖分场的1600亩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已完成雪压竹清理、喷灌安装和施肥;澄塘分场的1800亩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已完成雪压竹清理、砍杂、施肥;澄塘、花桥、芭蕉、新昌4个分场的470亩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已完成造林和第二次抚育,油茶成活率达95%;花桥、澄塘、云峰尖3个分场的360亩岗梅中药材基地,已完成造林和第二次抚育,岗梅成活率达92%;芭蕉分场1640亩杨梅林改造提升项目已完成编制工作,方案通过省、市专家评审。国有示范林地、村集体林地树木茂盛,激发了“国有林+集体林”联动经营、农林协调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提高林地生态效益的同时,该县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的牵引力,将人才、技术、资金、管理优势与村集体林地资源优势有机结合,促进国有和集体林业多种要素有机融合,构建多赢发展格局。近年来,该县依托1个市级造林绿化点和2个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带动周边林农种植乡土珍贵树种5000多亩;在云峰尖分场双港口山场内套种方竹100亩,带动当地100人稳定就业。去冬今春,澄塘分场在花桥村易地流转林地300多亩,栽植阔叶林树种1600多棵、高产油茶林160亩。今冬明春,规划再造林550亩。花桥村新屋村民小组有一块面积为450多亩的低产低效林地和170亩毛竹林地,村集体无资金投入,花桥分场投入162万元流转经营权,聘请省林科院规划设计,栽种乡土珍贵树种,进行毛竹丰产林改造,实现国有林场和村集体互利双赢。针对竹林资源利用率低、林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竹林退化、竹林经营成本增加等竹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2023年,该县国有林场投入资金432万元,新建笋竹两用林2000亩;投入资金691万元,改造低产低效毛竹林5200亩,推动全县竹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宜春学习平台    作者:刘茂禄 辛冬妹 邬文名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宜春学习平台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