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两端发力 协同推动粮食产能持续提升

时间:2025-01-02 16:14人气:加载中...来源: 中国科技网

“从增产与减损两端发力,技术集成、管理创新和政策创设协同推动粮食产能持续提升。”12月30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支撑乡村发展报告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尹昌斌在发布《中国粮食产能提升研究报告2024:基于新一轮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行动》(以下简称报告)时建议。

2024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明确提出到2030年新增粮食产能千亿斤以上的宏伟目标。

为实现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目标,尹昌斌建议,要从耕地资源高效利用、种植结构优化、自然灾害防控和粮食加工减损等多个维度综合发力。

在耕地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报告提出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提高耕地的产出效率和可持续利用能力。例如,通过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等措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从而提升粮食产能。“据测算,仅将13个粮食主产区的4800万亩撂荒地利用起来就可新增粮食产能2200万吨以上。”尹昌斌说。

在种植结构优化方面,报告建议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通过推广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挖掘作物单产潜能,提高单产水平。“推广高产玉米大豆新品种和合理密植技术,如玉米单产增加10%、大豆单产增加20%,理论上就可以显著提升玉米和大豆产能。”尹昌斌说。

在自然灾害防控方面,报告强调要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灾害防控能力。通过推广防灾减灾技术和措施,减轻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确保粮食稳产增产。“据测算,我们每年通过防治挽回主粮损失6000多万吨,如将生物灾害挽回损失率再提升10个百分点,就可以挽回主粮损失600万吨以上。”尹昌斌说。

在粮食加工减损方面,报告提出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减少粮食在采收、收储和加工过程中的损失。通过提高粮食加工转化率和副产品利用率,增加粮食有效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测算显示,我国稻谷在采收、收储环节损失率约10%,通过优化机械采收方式和改善仓储设施,将损失率降低至5%,就可以减少稻谷损失900万吨。”尹昌斌说。

记者  马爱平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科技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本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