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兴信息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社会各个领域,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工作自然也可利用这类现代化工具,实现“互联网+公共服务”,实现智慧供给,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力度、广度与深度,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信息技术环境。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智慧供给的首要条件是要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信息技术环境。首先,完善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拓宽农村网络覆盖面,保持网络信号稳定,保障农村与外界通信的畅通。健全农村基础通信设施,大力提倡“互联网+”项目,指派专人专员进行分组指导,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和实效性,通过信息技术的互联互通,为农民群众提供惠民服务。比如,指导帮助农民运用互联网,实现在地多看、多听、多学,了解更多的涉农知识,探索互联网与农村农业的多样联系。其次,建立开放协作的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拓展平台功能朝向一体化发展。要提高信息互动交流的水平与效率,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让广大农村居民了解政务服务的内容以及具体情况。要通过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推动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合作。例如,农民通过该平台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要求相关部门为自己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公共服务,相关部门根据农民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同时还能上传各地公共服务数据资料,供相互学习,实现资源共享。最后,健全农村公共服务在线供给的法律法规。要实现技术环境法治化,合法合规便捷运行在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平台,维护农村地区农村公共服务智慧供给的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推动智慧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课题是智能化建设农村公共服务。首先,要把各种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开展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要将农村公共服务信息进行分类并精细化处理,建立动态指标,运用数学模型、数据分层法等手段,判别不同层次群体,并识别其公共需求,建立动态数据库,为后续的工作开展提供思考路径,做到实事求是、有据可依。其次,针对农村不同群体的需求,充分整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资源、社会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本,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普惠共享,降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成本,提高供给效率。例如,搭建“互联网+医疗卫生”平台,创建智慧医疗,为基层医疗卫生赋能。既节约农村卫生人员时空成本,又使农民享受到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缩减农民看病的时空成本以及附加费用。最后,建立诸如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咨询以及信息入网等各项制度与之相配套,这有利于各级政府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开展进度以及相关意见反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
优化配置农村公共服务人员。农村公共服务人员是推动智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执行者,也是智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得以落实、实施效果得以体现的重要因素。要优化人员队伍,加快智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而实现农村公共服务人员优化配置,就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进行统筹规划,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农村公共服务技术人员数量和结构进行合理布局。首先,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开发的多元化机制。通过招聘大学生、从公务员队伍中选拔、从企业引进人才等方式,吸纳部分优秀人才充实到建设智慧公共服务体系队伍中;根据农村实际需要,建立大学生村官和选调生到乡镇工作的机制;通过城乡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等多种形式选拔人才充实到基层。要加强对农村基层人才的培养和锻炼,确保农村公共服务人员队伍稳定、素质优良。比如,“三支一扶”大学生是基层最活跃、最重要的生力军,易接受新兴事物。通过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以及开展志愿者服务项目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从事公共服务工作。其次,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人力资源结构和布局。根据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农民需求变化,动态调整人员配备比例,持续协调推动智慧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对农村公共服务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对不同类型的人员配备相应的岗位类型;不同类型农村公共服务人员根据其职责、工作任务等因素,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通过分类管理提高智慧农村公共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人员配置需要多个部门合作配合,建立起包括组织、财政、人事、宣传等多个部门在内的农村公共服务人力资源配置协调机制。各部门之间要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激发潜能,形成工作合力。适当降低乡镇普通职位的门槛,使适配的本土人才返乡工作,深度挖掘基层本土干部在智慧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中的宣传、引导和参与作用,保证完善运行和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智慧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是采用标准化的程序或方法对农村公共服务的规模、结构、层次、范围、配置等方面设定适当标准,供给全过程量体裁衣,包括规划、管理、监管等环节,最终达到让农民享受高效优质农村公共服务的目标,满足农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它有助于智慧乡村公共服务更能精准对接农村需求结构变化,有助于智慧农村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因此,基于中国国情特点,各级政府发挥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主体职能,形成由上级政府和地方政府协作的行动策略,驱动各级政府参与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动力与积极性,充分动员作为服务接受方的农民积极参与。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强化中央统筹规划与地方的合理设计。在思想上要树立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的观念,加强各部门及其人员的协调与配合,健全标准化政策和经费筹集措施,为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奠定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其次,要坚持动态发展原则,统筹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层次和范围内容的持续变革。遵循发展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地政府的实践情况和反馈结果,逐步提高标准指标,确保标准体系不断满足农村不同群体的多元化公共需求,提升农民公平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最后,要适时、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标准制定与修订事宜,使相关标准体系规范得到持续改进。要对调查征集到的农民群体差异性需求信息进行初步整理和评估,对公共需求类型、结构、规模、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标准化地总结、反馈和上报,并将标准化覆盖面扩大到农村公共服务的多个领域和方面,形成较为全面的、广泛的、多层次标准体系;要广泛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合作,联动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
建设农民参与网络互动与监督机制。推动智慧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农民参与的网络互动与监督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增强农民与政府的线上互动,提高农民参与度。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信息能够有效及时地传递到广大农村居民中去,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政府及时了解到农民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遇到的问题、需求等情况,根据农民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总结并加以纠正、改进,政府可及时掌握农村公共服务的供需情况,根据民意需要使公共资源得到合理分配,提高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便利性。网络监督机制是保证智慧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长期有效且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要积极结合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质量的网络监督机制。民众互动与监督并行,既能提升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满意度,又能促进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需求的信息处理上,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管理手段与方式方法来为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运用现代化技术提升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问题处理、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项目推动以及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流程审核监管上的透明度。人民群众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对政府部门和政府服务人员进行评价,改善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
智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理念与模式的深刻变革。通过精准施策、创新驱动,已初步实现了信息基础设施的升级与服务的智能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我们将持续聚焦农民实际需求,不断优化服务供给,强化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确保智慧服务精准覆盖每一寸土地,惠及每一位村民。并注重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鼓励社会多元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让智慧之光点亮乡村每一个角落,照亮农村公共服务的新篇章,真正实现农村生活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的美好愿景。
作者:王捷,福建理工大学讲师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光明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新昌县小将镇吉局山龟蛇养殖场王柏根和
近日,我们走进新昌县小将镇吉局山龟蛇养殖场倾听主人王柏根讲述他的养龟故事,从2008年至...(18582)人阅读时间:2024-12-13大宁乡村 e 镇 “双十二” 狂欢 奏响乡村
随着 乡村振兴 战略的深入推进,大宁县乡村 e镇紧扣时代脉搏,积极谋划创新举措。在双十二...(22002)人阅读时间:2024-12-1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暨现代化灌区建设
12月10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暨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座谈会在江西省瑞金市举行,水利部代表、...(60868)人阅读时间:2024-12-11为了可持续的乡村 全球共同求解“激活
悦耳的侗族琵琶手中声声响,古朴生动的蜡染文创产品摆得满当当,广西的乡村CEO们穿上了民...(65843)人阅读时间:2024-12-11振兴路上丨生态科技新城:打造智慧农业
12月5日上午,记者在生态科技新城农科所樊川基地看到,农科所相关工作人员正对建设完成的...(49989)人阅读时间: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