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壮大乡村振兴生力军

时间:2024-12-02 14:05人气:加载中...来源: 新疆学习平台

用无人机种田、APP接收病虫害预警信息、直播带火乡村土特产……在田间地头,这些被称为“新农人”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把手机变作新农具,数据变为新农资,为乡村的未来发展注入勃勃生机与希望。

如今,农民这一身份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标签,而成为一种可主动选择的职业。相较于传统农民,“新农人”不仅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而且有较好的职业素养与技能,他们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显示,高素质农民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职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其中,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分别为62.86%、24.83%,分别比2022年提高了5.54个百分点、2.39个百分点。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了聚集更多人才于乡村,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比如,江西省积极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聚焦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需求,已累计完成211期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培训人数达11678人。甘肃省合水县则通过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百千万”计划,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打造一支与产业发展相契合、与农村发展相协调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着力培育高素质农民的数字应用能力。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等新技术应运而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为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这就要求“新农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素养与学习能力,以便更好地掌握新技术,实现农田的智能化管理,从而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因此,需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农业技术人才与创业创新带头人,并组成农技服务队,把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带到农民身边,让田间地头成为书香课堂。

加强农村教育体系建设、完善技能培训机制也尤为重要。要通过开展多样化的专业培训项目,满足高素质农民在文化、技术、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不同需求。鼓励农民通过面对面、手把手实地指导、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等途径提升自我,还可以结合当地产业特色与农民实际需求,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灵活多样的技能培训体系。

此外,政策的扶持与良好环境的营造也不可或缺。各地应因地制宜创造乡村创业条件,完善各类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吸引资本、知识、技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向农村一线流动,为“新农人”搭建更大的舞台,为乡村培养回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各类人才。

来源:新疆学习平台      作者:李丹丹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新疆学习平台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本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