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大食物观”里的粮食范畴,是指提供一切动物和微生物生命代谢基础需要的糖源、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各种矿物质、维生素的种子类和根茎类植物,包括麦类、豆类、粗粮类和稻谷类等。
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告诉笔者,大食物观反映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传统的食物理念过于重视种植业,对森林河流湖泊海洋的保护较少,因此容易出现围湖造田、伐林造田等破坏生态系统的现象。而‘大食物观’是要面向整个国土空间要食物,这就要求人们必须重视整个食物系统的可持续性。”
樊胜根告诉笔者,三十年来的经济增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表现在中国居民对水果、蛋类、水产品和奶类等营养食物消费量逐渐增加。但他同时指出,当前居民膳食中的脂肪、碳水化合物仍旧较高,而蔬菜水果、海鲜等,则比较少,这和平衡膳食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
今年四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居民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食物,每周25种以上。“当前,人们应该适当减少红肉的消费,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费,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海鲜的消费,这是未来的趋势,也是践行大食物观、平衡膳食的要求。”樊胜根说。
“我们要践行‘大食物观’,就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干净的大气、水和森林,是可持续性食物系统的保障。但问题是,要保护这个生态系统,不能仅依靠政府力量,甚至不能仅依靠一个国家,这需要所有人的参与。”樊胜根说。
樊胜根认为,从世界角度看,践行大食物观,全球农业贸易政策协调机制应该继续完善,食品产业先进的国家应该积极援助相对落后的国家。
樊胜根表示,目前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需要继续改革,当前农业补贴政策是对主粮的补贴力度较大,而对其他食物行业的补贴较少,应增强对营养、健康、可持续性的食物产业的财政支持,对不健康、不可持续的食物征税;将财政刺激政策中的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农业食物系统转型,支持营养健康、低碳可持续食物的生产,增加环境友好型食物供给同时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建立生态补偿试点的上下游财政转移支付安排,完善补偿机制。
“此外,国家和科研机构还应该调整农业技术研究方向,要从过去只注重单产产量向多赢方面转移,赢产量、赢营养、赢环保、赢减排。而居民应该增加全谷物、水果和豆类的消费,减少对精制谷物和红肉的过量消费,适度饮食,珍惜食物,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减轻水土资源压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樊胜根说。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新京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读:夯实“三农”压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对“三...(19532)人阅读时间:2022-12-26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16257)人阅读时间:2022-12-23以切实举措有序推进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16529)人阅读时间:2022-12-23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
乡村振兴 事关国家命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经过十年的接...(15525)人阅读时间:2022-12-23熊猫指南2022年度中国优质农产品榜单发布
2022年12月22日,熊猫指南2022年度中国优质农产品榜单(以下简称熊猫指南榜单)正式发布,共...(13488)人阅读时间: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