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乡村教师:引路在脚下 追梦向前方(2)

时间:2021-09-10 11:58人气:来源: 人民日报

  我还记得,今年5月22日2时4分,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当时,强烈的晃动让我从睡梦中惊醒。没有多想,我第一时间冲向孩子们的宿舍,一边大喊组织撤离,一边挨个检查宿舍。等到最后赶到操场时,孩子们将我紧紧围住,直喊“老师,老师”。黑暗中,我将孩子们揽在怀里,眼泪不自觉流了下来。那夜天很冷,但我的心早已被孩子们的信任与依赖融化。面对恐惧,他们相信有老师的地方,就是安全的地方,有老师在,就什么都不怕。在政府的帮助下,震后第三天,我们就恢复了正常的教学,帐篷里,书声琅琅,操场上,生龙活虎,这样的场景跟电影里的画面一样美。


  这两年,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牧区孩子的学习水平明显提高了,学校里,塑胶操场、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宿舍、食堂等一应俱全。各种支教政策的出台,也吸引着越来越多老师来到像玛多这样的边远地区,为孩子们开阔视野提供更多可能。支教期间,我每年有5万多元的补助。


  今年7月,我支教的日子正式结束了。本来想悄悄地走,但还是被孩子们知道了。一个个小不点又像地震那晚一样将我围住,喊着“老师,老师”,我的眼泪又流了下来……真希望有更多人把更多爱洒向这片土地,洒向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们。


  (本报记者贾丰丰采访整理)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银龄教师周月梅——


  支教期满后,我又续签了3年


  年轻的时候,我曾经在农村中小学教过书。从那以后,我就一直惦记着农村学生。这也是我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后,选择去西部支教的初心:趁着身体还好,发挥自己的余热。


  去年,教育部启动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选派退休教师去西部高校支教。这对我而言就是起跑令。于是,我和同为退休教授的老伴远离家乡,来到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教学科研经验,助力西部教育。


  初到云南大理,高原反应成为我们工作的第一个“拦路虎”,刚来的时候,甚至整晚都睡不着觉。


  除了要克服对环境的不适应,教学也没有我们一开始想的那么轻松。我的研究方向是数量经济学,主要讲授运筹学、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和高等数学类的课程,相关教案早就烂熟于心,但在支教过程中却不能完全适用。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的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多,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重新设计教学方案,也要利用课余时间为孩子们进行额外辅导。支教的工作强度,有时比我退休前还要大。支教过程中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但看到学生期盼知识的眼神,我们又会充满干劲。


  在很多重要的课程上,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力量相对薄弱,很多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也需要不断完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给学生授课,我们也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培养,参与院系的课程建设和培养计划制定。每学期,我们都要旁听很多青年教师的授课,撰写听课报告,面对面交流。这些青年教师都特别勤奋认真,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成长与希望。


  支教一年多来,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学校的关爱,也见证了学校的进步,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孩子们热爱学习,青年教师安心认真工作,应用技术类的知识教育正在不断普及和加强,我心中感觉非常满足。朝夕相处的岁月中,我们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这里的孩子淳朴热情,他们的真诚感染着我。有一次我和老伴在操场散步,有学生拍了照特意做成明信片送给我们。


  能和西部地区师生分享知识,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们早已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支教期满后,我和老伴又续签了3年协议,不舍初心,也不舍得这里的老师和孩子。学校的很多重要学科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教学体系,我们想再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本报记者李茂颖采访整理)  


  本期策划:杨  暄  智春丽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10日 16 版)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人民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