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建设乡村”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推进移风易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随着人类社会迈入数字化时代,数智技术已发展为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核心驱动力,不仅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更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新动能、新机遇。《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指出,以信息化驱动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因此,探索如何发挥数智技术的比较优势,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关键在于发挥好数智要素优势,着力破解制约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问题,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理念为指导,系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以数智技术驱动宜居乡村建设提速。农村是广大农民群众世代生活的美好家园,也是城市居民安放乡愁的精神家园,以数智技术赋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从软硬件两方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筑牢乡村数智化发展底座,加快了宜居乡村建设速度。一是筑牢发展根基,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数智化提档升级。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要统筹规划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合理配置数字资源,加速乡村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和发展差异。另一方面,各地要因地制宜、对症施策,依据各地资源禀赋和前期建设基础,充分考虑乡村发展需要和农民现实需求,按照《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要求,重点部署稳步推进农村公路“一路一档”信息化试点、数字孪生水利、农村电网、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等物流基础设施数智化升级改造。二是夯实关键支撑,加快乡村普惠服务数智化应用场景更新拓展。一方面,各级政府要站在农业农村现代化高度谋划乡村普惠服务数字化建设规划,重点从乡村智慧教育、智慧健康、数字普惠金融等方面强化公共服务供给。例如,着力提升乡村智慧教育水平,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国家教育“空中课堂”项目、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频道等优质教育平台,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持续推进智慧健康事业发展,推动医疗卫生机构跨域协作、数据互动共享,构建更加优质便捷的乡村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增强乡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效,稳步推广普惠金融数智化新模式,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打造惠农金融品牌。另一方面,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管护平台数智化建设。坚持贯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理念,综合运用物联网、遥感卫星等数字设备,精准识别并实时采集乡村生态环境信息,推进“水、空气、土壤”一体化智慧调控,主动预警研判自然灾害、非法开采利用等行为,使农村真正成为生活便捷、生态安全的宜居空间。
以数智技术推进宜业乡村建设增效。乡村蕴含着庞大的生态资源和涉农数据,以数智技术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是增强宜业乡村建设实效的必由之路。同时,宜业乡村建设不应局限于智慧农业发展,而是要充分利用数智技术与乡村产业集群优势,双轮驱动深化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催生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为广阔发展前景和就近就业机会。一是创新数智技术赋能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提升生态产品转化效率,着力打通乡村生态资源价值核算、经营开发、收益分配等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首先,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字化生态价值核算体系。综合运用智慧模型等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构建全域联通、开放共享的生态产品价值数据库,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可衡量、可评估。其次,健全全域联动的数字化生态经营开发体系。借助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探索多样化生态资源开发渠道和资源管理平台建设,为实现生态产品跨域流转交易提供基础保障。最后,完善智慧便捷的市场化交易机制。以数智技术精准对接交易双方需求,进一步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水权、林权等市场交易机制,降低生态产品交易成本,加快乡村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是促进农文旅融合数智化革新。一方面,以数智技术激活乡村休闲农业、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建设数字化乡村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提升乡村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增强乡村文化“云体验”,打造集“在线旅游+文化宣传+农村电商+智慧农业”于一体的乡村精品云端旅游品牌,开展乡村旅游数字提升行动。另一方面,在促进农文旅融合数智化革新的过程中,带动乡村及周边文旅产业协同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就近就业的工作岗位,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数智技术助力和美乡村建设添彩。建设和美乡村不仅承载着人们对村容村貌“景美”的外在追求,也蕴含着对乡风民情“人和”的内在规定。因此,要从乡村人居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着手,促进景美人和的乡村建设。一是增强乡村人居环境数智化治理效能。一方面,加强乡村人居环境常态化感知监测能力。针对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水质、空气、土壤污染等问题,要提升农村污水环境智能化远程检测能力、垃圾堆积监测能力,同时,面向社会开通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在线投诉举报平台,做到“随拍快改”,充分发挥技治与众治协同效应,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数智化应用场景,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监测处理、农村厕所管护、农房整治等数智化治理效能。另一方面,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施策能力。通过摸底调查监测、数据资源整合、强化网络监督等方式综合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二是提升广大农民综合素养。综合素养既包括文化素养、道德素养、环保意识、法治观念,也包含数字素养。农业农村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因此,数智时代迫切呼唤具备数智素养的农民。要着重培养农民的数字意识和运用能力。如开设直播培训云课堂、线下观摩大课堂,通过结对帮扶、结对协作等模式,加强农民数字技术挖掘、数据资源整合与数据安全意识。要积极创新校地人才联动机制。以校地结对共建、科技小院等为抓手,引导涉农高校毕业生下沉乡村一线,为农民提供数字技术指导。要发挥高素质农民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正向激励机制,让广大农民真正享受到数字红利,进而以点带面,激发更多农民提升自身数字素养和能力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数智技术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驱动力量和积极变量。因此,要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破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现实困境,从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数智化提档升级,加快乡村普惠服务数智化应用场景更新拓展,创新数智技术赋能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农文旅融合数智化革新,增强乡村人居环境数智化治理效能,提升农民综合素养,才能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建设目标。
作者:朱逸涵,系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光明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数字赋能 乡村振兴”皖北片区推介行动
12月24日上午,数字赋能 乡村振兴皖北片区推介行动在淮北成功召开。本次活动由安徽省委网信...(61723)人阅读时间:2024-12-25台州黄岩:“数字+设施”智慧农业加快乡
眼下,到了草莓采摘的时节。走进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绿沃川农场的空中草莓栽培基地,这里...(51821)人阅读时间:2024-12-25数智技术赋能,推动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62509)人阅读时间:2024-12-25重庆驻村书记的“数字路”:网联乡村
中新网重庆12月24日电 来到这儿,就得为村民办点实事。这是重庆市巫溪县白鹿镇下坝村驻村第...(65548)人阅读时间:2024-12-25内蒙古商都县:打造马铃薯全链
内蒙古商都县立足中国薯都核心种植区优势,坚持在育种、种植、加工、市场、服务五端发力...(69050)人阅读时间: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