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谨防细菌性病害引起死棵、烂果

时间:2021-02-01 17:30人气:来源:  山西农民报

  冬季由于通风时间减少,棚室易处于高湿环境中,再加上菜农进行整枝打杈、落蔓、采摘等农事操作时,难免会在植株上留下伤口,致使细菌性病害频发,给蔬菜生长造成了很大损失。现从细菌性病害的发病症状入手,给菜农朋友详细介绍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特点和防治方法,希望菜农在管理中加以重视。
  
  病状类型
  
  斑点型:如细菌性角斑病。
  
  叶枯型:如细菌性叶枯病。
  
  青枯型:如番茄青枯病。
  
  溃疡型:如细菌性溃疡病、细菌性斑疹病等。
  
  腐烂型:如细菌性软腐病。
  
  畸型:该情况发生较少,但在甜椒上见有茎部呈瘤肿状。
  
  流胶型: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瓜类蔬菜上,且是近两年来非常严重的一类病害,如黄瓜流胶病。
  
  发病规律
  
  细菌是杆状菌,通常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在有水的情况下,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进一步扩展。病原细菌可借助流水、昆虫等进行传播。
  
  冬季天气变化多端,连阴天或雨雪天气时有发生,致使棚内温度较低,为保证棚温,菜农放风时间相对减少,棚内湿度大,露水较多,为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此外,菜农在进行整枝摘叶后会造成伤口的存在,这又成为细菌性病害的侵入口,尤其是遇到阴雨雪天气,放风时间短或无法放风时,有利的环境条件加上植株上留下的伤口侵入点,细菌性病害会发生严重并迅速蔓延。
  
  总的来说,伤口和高湿是病害发生发展的有利条件。
  
  防治方法
  
  对于细菌性病害的防治,建议菜农不要单一地偏向于药剂防治,而是根据细菌的发病规律和发病部位进行综合防治。
  
  保护好“口”
  
  植株的任何部位都存在许多“口”,如气孔等自然孔口,还有一些因摩擦、整枝打杈、果实采摘、害虫咬噬等造成的伤口,这些 “口”都是细菌侵染的通道,给细菌提供了绝佳的繁殖和侵染条件。
  
  若菜农在管理中保护好这些伤口 (如选择在连续三个晴天时进行农事操作,一般建议在上午植株上无露水的时候操作,在行间通风透光良好时,伤口愈合速度快,就会避免被细菌侵染,或者整枝打叶留 “尾巴”,事后注意及时喷洒杀菌剂预防细菌侵入),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细菌性病害的发生。
  
  控制好湿度
  
  在生产中,要预防细菌的侵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控制好棚内的湿度,菜农可在保证棚温的基础上,通过勤放风排湿、操作行内铺设秸秆或稻草、稻壳等进行吸湿、降湿,创造不利于细菌生存繁殖的环境,控制好了湿度,细菌性病害也就大大减少了。
  
  合理用药
  
  目前,用于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有很多种,如中生菌素、铜制剂、叶枯唑、噻唑锌、氯溴异氰尿酸等。可简单归纳为以下四大类:
  
  抗生素类:如新植霉素、中生菌素等。该类药剂具有内吸性,被吸收后可杀灭植株体内的细菌,治疗效果较好。
  
  铜制剂:无机铜有氢氧化铜、硫酸铜等;有机铜有喹啉铜、络氨铜、琥胶肥酸铜等。该类药剂利用铜离子的强氧化性使细菌菌体溶解,治疗效果好,病害发生后,可选择该类药剂。
  
  唑类药剂:如叶枯唑、噻唑锌等,该类药剂内吸传导性强、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因为是唑类药剂,可能有抑制生长的作用。菜农在使用时注意不要过量。
  
  生物农药:枯草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等,生物类农药通过以菌抑菌达到预防细菌侵染的目的。在病害发生前预防时可用生物类农药。
  
  所有的细菌性病害都可用上述四类药剂之一,交替使用,并根据病害发生程度进行复配防治,但要注意发病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使用方法:
  
  药剂喷施:适用于叶片、果实发病或全棚预防,治疗可选用噻菌铜、噻霉酮混配中生菌素;预防可喷洒中生菌素或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等。
  
  药剂涂抹或注射:适用于茎秆发病,对于茎秆腐烂型的细菌性病害,找到病变部位以后,要先用小刀刮去病部的腐烂部分,让病变部位全部裸露,然后用抗生素、铜制剂或其它治疗细菌的药剂调成糊状对病变部位进行涂抹,提高用药效果。对于茎秆内部的病害,如细菌性髓部坏死,可采用药剂注射的办法,根据发病程度,可适当纵剖部分茎秆,注意不要把茎秆弄断,让病变部位全部裸露后,用可杀得叁仟、喹啉铜等铜制剂配合中生菌素、新植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注射,因受髓腔影响,药剂注射茎秆时比较费时费工。
  
  药剂灌根:适合根部或茎秆染病,可用春雷·王铜或硫酸铜该·钙+叶枯唑或乙蒜素+噻霉酮灌根,每棵植株用半斤左右药液。灌根后浇水,每亩随水冲施微生物菌剂。
  
  曹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