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陇原大地上,瓜果走俏市场、蔬菜长势喜人,农业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东西狭长1600公里的甘肃,农耕文化底蕴深厚、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交往历史悠久、通道枢纽功能明显、土地资源丰富。
10年来,甘肃充分集成现代技术手段,挖掘资源潜力,逐步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帮助甘肃完成了摆脱贫困的巨大的历史性跨越。
撕掉了“苦甲天下”历史标签的甘肃,向着乡村振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马铃薯成为陇原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盛夏时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百万亩洋芋花开成海。
走进甘肃爱兰马铃薯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爱兰薯业)的基地日光温室里,一株株马铃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公司负责人周爱兰和她的团队成员仔细地查看马铃薯,小心翼翼地呵护每一颗“金铃铛”。
“马铃薯育种比拉扯一个孩子投入的精力要多得多。”周爱兰边查看育苗长势情况边说。
科技日报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过进一步优化“基础苗—脱毒苗—脱毒原原种(基础种子)—原种—一级种”的现代化种薯生产体系,爱兰薯业不断探索开发市场,扩大产业链,满足订单需求,改进种薯生产基础设施,扩大产能。
周爱兰介绍,目前,公司已投建6160平方米组织培养室、800平方米育种实验室、560座日光温室、380亩原原种网室和2.6万平方米贮藏设施。
为了让企业发展得更强更好,公司还与众多研发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完善了“育繁推、产学研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
在甘肃,像爱兰薯业一样依靠科技研发提质增效助农增收的企业不在少数。数据显示,2020年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1030万亩,占全国的12%,每年贡献甘肃省粮食产量的20%。这也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的创新研发密不可分。
2016年,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有所回落,并面临着一些亟须攻克的技术难题。面对现状,该院随后联合多家单位实施了“安定区优质多抗广适马铃薯主食化新品种机械化生产示范”项目。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高淀粉品种改良岗位专家、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研究员文国宏介绍,这个项目突出主食化新品种陇薯7号与陇薯10号配套技术应用,2016年完成示范推广面积16798亩,平均亩产2241.8公斤,增加农民收入1078.55万元。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单产,甘肃省马铃薯总产量保持稳中小幅增长,2015年到2019年马铃薯单产由1129公斤提升到1234公斤,年均单产增长26.2公斤。”在文国宏看来,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目前,甘肃省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基地、商品薯基地和加工基地。2021年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1020万亩和1500万吨,双双位居全国前列。
河西走廊撑起中国玉米制种“半壁江山”
在甘肃西北部,有一条长约900公里、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由于形如走廊,因此被称为河西走廊。这里有着发达的制种业,生产的玉米种子,可以满足全国玉米用种需要的一半以上。
每年夏季,兰州大学植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学科团队都会在这条走廊上围绕植物生长发育和极端环境适应性开展研究,鉴定并解析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状的关键功能基因,为种质创新提供极富价值的遗传材料和理论指导。
“未来玉米仍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甘肃省基因编辑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侯岁稳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将来生产者和市场最需要的依然是多抗广适、中早熟、高产稳产型品种。他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玉米种质的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在多年研发的基础上,团队开辟了玉米精准分子育种的新途径,创建了新种质资源,解决了甘肃省粮食作物育种的技术难题。团队的科研进展促进了甘肃省玉米种业和产业向绿色、环保、安全、高效方向发展。
有了高水平技术作保障,甘肃省玉米繁育制种发展形势喜人。2021年玉米种子生产面积141.2万亩,产种5.79亿公斤,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玉米制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2%和57.8%。90%销往黄淮海、东北等地区,保障了全国50%以上的大田玉米用种。
“发展玉米繁育制种产业,甘肃还有更高目标。”甘肃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王芳介绍。2021年底,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甘肃玉米繁育制种全产业链产值要达到120亿元以上,在全国玉米主产区的播种面积达到5%以上,供种量稳定在全国玉米用种量的55%以上。
甘肃蔬菜走俏全国畅销海外
多年前,每到冬天,吃菜难成为大多甘肃人越不过的一道坎。入冬就只能吃到白菜、马铃薯、萝卜这“老三样”。
为了装满“菜篮子”,让本地的老百姓告别“老三样”,甘肃人在黄土地上研发、创新,搭棚、种菜。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科技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北京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计划启动,100名
日前,北京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在中国农业大学启动,首批100名“头雁”...(16474)人阅读时间:2022-08-09天津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
2022年8月5日,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徽标发布暨“京津青”三省市培育项目正...(14135)人阅读时间:2022-08-08为推进全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强化制度
8 月 4 日,笔者从青海省财政厅获悉,按照财政部工作要求,为持续加强全省农业保险保费补贴...(16609)人阅读时间:2022-08-08天津市农业农村委部署开展奋战四十天虫
目前天津市秋粮作物已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时期,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病虫害高发时期。为切实...(14359)人阅读时间:2022-08-08青海35个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入选全
笔者 8 月 2 日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近日, 2021 年度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目录出...(18095)人阅读时间:202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