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昔日捕鱼人 今朝“守护神”

时间:2022-05-13 15:17人气:来源: 人民网

  初夏之时,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万州,“一江碧水 两岸青山”的长江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江面上,两年前还是渔民的张松正开着船来回往返,现在他不打鱼了,而是当起了“守护神”,保护长江鱼类。

  “真是没想到,捕鱼20年了,现在还成了护渔人。”5月初,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渔民张松笑着说。

  49岁的张松家住大周镇,两层楼的小平房面朝长江,视野开阔。从20多岁起,张松承接父业,开始在长江边打鱼,对张松一家来说,长江是他们祖祖辈辈的家。

  2020年6月,面对长江十年禁捕,身为渔民的张松不得不转型,退捕上岸后加入万州护渔队,成为大周溪护渔点的一员。

  身为护渔队员,每天上午八点,张松都会准时从大周溪出发,然后沿江巡护上至长江四桥水域,下至黄柏水域,历时5个多小时,行程20多公里。

  江面上,十米长的护渔船蓝绿相间,船上两名队员各司其职,身穿黄色救生衣的张松站在船头,如果发现有废弃的鱼网,就把它清理了;如果发现有非法捕捞的,他们就立即向渔政部门举报。“虽说我们以前是渔民,但是现在我们加入了护渔队,成为护渔人,我们就要履行护渔人的职责,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好渔业资源。”站在船头,张松两眼睁得大大的,紧盯着江岸。

  和张松一样,守护大周溪水域的还有黄传华、胡春桃、熊维素。长江十年禁捕政策,他们将打鱼的网具收了起来,并自愿报名、参加考试成为万州护渔队的队员。

  捕鱼人到护渔人的转型与长江十年禁捕有关。有统计数据显示:长江渔业资源逐年下降,年均捕捞产量不足10万吨,其中“四大家鱼”资源量已大幅萎缩,种苗发生量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下降了90%以上,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迫在眉睫。

  为此,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切实保护水生生物资源,修复以生物多样性为指标的长江生态系统。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中心地带的万州,一江碧水穿城而过。按照《重庆市长江流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要求,2020年12月31日前,万州区所有渔民均要上岸。

  为做好这项工作,万州成立了“万州区长江流域禁捕和渔民退补补偿工作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委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全区禁渔退补工作,其它有关部门和涉渔船乡镇街道按照分工、各司其责。

  2020年6月30日,万州率先在长江干流重庆段水域提前半年完成445艘渔船、994名渔民全部退捕上岸目标。

  转产上岸的渔民在一系列暖心举措下,不“等靠要”,有的当起“长江美容师”,有的外出务工,和张松在内的17名渔民,则换种方式“靠江吃江”开启了新生活。

  为更好地保护长江渔业资源,万州充分发挥渔民熟悉水域环境的优势,积极引导广大渔民参与到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保护中来,由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牵头组建成立了护渔队,17名渔民化身环保护渔人,分别驻扎在主城区、武陵、大周溪、杨河溪四个护渔巡逻点,他们24小时蹲守长江上,共同守护长江万州段80余公里水域,当起了长江渔业资源的“守护神”。

  去年,全区投入资金384万元,增设无人机、夜视取证仪等设备,安装34个高清视频监控点位,接入运行“渔政视频AI预警处置系统”,对重要渔业水域全天候实时监控。

  而退捕上岸后的渔民,政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所有退捕渔民都购买了养老保险,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安排了一些退捕渔民就业,让大家就业稳定,养老无忧。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