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凤还巢”:农民工的新选择

时间:2022-04-13 15:13人气:来源: 重庆日报

  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近日联合公布的《202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年末全市农民工总量756.3万人,比上年增长2.7%,其中,外出农民工513.6万人,下降1.7%;本地农民工242.7万人,增长13.4%,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人数增长迅速。

  2020年,重庆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是214.3万人,通过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去年全市增加了28万多人在家乡创业、就业。这除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外,还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又如何让他们在家乡安居乐业?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现象 

  部分农民工不再“雁南飞” 

  35岁的刘云华是黔江区黎水镇长坪村人,19岁高中毕业后,她选择到广东打工,成了一家服装厂流水线上的一员。

  由于头脑灵光、勤劳肯干,刘云华通过自学服装裁剪技术,很快晋升为组长、主管,随后几年又做到了分厂厂长、经理。

  积累了服装加工技艺和管理经验,2004年,刘云华创办了自己的制衣厂。好景不长,因为客户拿了货跑路,收不到货款,不到一年时间,制衣厂就做不走了,她只得又重新去服装厂打工。

  不甘心创业失败,打了6年工后,刘云华再次创业,但又以失败告终。

  2018年,刘云华第三次创业,又开办了制衣厂。“一年能赚四五百万元。”但为了照顾年迈体弱的母亲,加之受疫情的影响,2021年,她把制衣厂“搬回”了黔江老家。“一天只能生产500多件(套)服装,但能照顾家人,还能带动乡亲们就业,一举多得。”刘云华说,去年11月底制衣厂开业以来,她招收吸纳了当地80多位农民工,5个多月来支付工资近100万元。

  垫江县永安镇凤凰村一组的王固,带着在深圳打工的积蓄,2018年在家乡创办了一家年加工能力3000吨的米粉加工厂。米粉厂带动就业的能力比较强,2020年被评定为扶贫车间,享受到相关政策优惠和扶持。

  垫江县就业和人才中心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去年该县全年回引外出务工人员就业7386人,其中创业2120人,就业4504人。

  不只垫江如此,《202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年末全市农民工总量756.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513.6万人,下降1.7%;本地农民工242.7万人,增长13.4%,数据的一降一增,表明有大批农民工结束了“雁南飞”的生活,回到家乡创业、就业。

  原因 

  受内外因素共同影响 

  为何大批农民工愿意“凤还巢”,选择在家乡创业就业?

  “在外打工十多年,从来没想过还能在家门口当老板。”4月11日,重庆金玉良园有限公司老板梁大建看着已然成林的3000多亩无花果说。

  今年40岁的梁大建是南川区金山镇玉泉村凉水溪组的村民,初中毕业后选择了外出务工,进过工厂,做过建筑工,一心想致富的他最后决定回老家创业。

  2017年,梁大建引进3000多棵无花果苗开始种植。因为不懂经营,品质上乘的无花果只能以四五元的价格贱卖,一度还出现了滞销烂在树上的情况。

  正当他焦头烂额的时候,当地有关部门及时跟进,送来了“及时雨”——区农技推广总站送来了增施有机肥技术、区商务委送来了农产品线上销售技巧、区就业和人才服务局送来了农文旅产业培训……梁大建前不久还受邀参加了“短视频赋能农产品”培训活动,感觉获益匪浅。

  “今年的果子还没成熟,已有新客户提前送来订单。多亏政府‘扶上马’、再‘送一程’,提供各种帮助、帮扶,让我吃了‘定心丸’。我要放开手脚大力发展无花果全产业链,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梁大建说,在家乡创业,心头感觉踏实、稳当。

  常年在外打拼的开州区谭家镇人蒋开均,积累了一定资金后返乡创业,“一是要照顾父母,二是年龄大了想落叶归根回家找点事干。”这是他多年来的心愿。

  经过10多年的努力,蒋开均在谭家镇打造了一个大型冷水鱼养殖基地,养殖冷水鱼类550万尾,带动70余名周边村民就业,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产品远销法国、丹麦、俄罗斯等国家。

  “很多人选择返乡创业、就业,除了受疫情影响之外,还由于内外因素的共同导致。”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住户监测处负责人介绍——

  从外部来说,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重庆实施了系列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地就业的政策,在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同时,也提供了就业岗位。2021年,重庆市实施了主要面向农民工的“就在山城”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常态化举办各类线上线下创业就业服务活动和招聘活动,并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员在降低租金、税收奖励、培训补贴、信贷贴息、配套基建等支持。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