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农机发展见证青海农耕之变(2)

时间:2022-03-16 16:32人气:来源: 青海日报

  在互助县五十镇巴洪村,互助县开源农机专业合作社的94台(套)农机具放置在不同区域,负责人史林财看着仓库里的拖拉机、撒肥机、播种机等各种大型农机具,对于今年的农业生产很有底。 

  “在原有的4台颗粒有机肥撒肥机基础上,今年又买了3台大型撒肥机,现在不管是颗粒肥、粉状肥,还是农家肥,都可以用这个撒肥机撒。还有两台大型土豆分拣机正从山东运过来。”史林财告诉记者。 

  除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史林财还有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土豆、蚕豆、油菜等作物。他提到的有机肥撒肥机用处可不小。2018年至2021年,他自己合作社租赁的2600亩耕地有机肥撒施全部采用了机械撒施,并为合作社周边地区累计开展有机肥机械撒施作业服务4.4万亩,“每亩收费标准为10元,总收入44万元,纯收益达到了14.08万元。” 

  “现在全省有1100多台撒肥机,在半农半牧区用得多一些,因为越是大面积越是平整的地块儿,使用撒肥机的效果越好,费用从每亩10至12元降到了3至5元。”何彦武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互助县开源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牧草免耕播种机甚至用到了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的黑土滩治理。 

  不同农机具在青海高原大地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今年春耕,青海还计划完成农机深松整地78万亩,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促进粮食作物稳产丰产。 

  “自主研发,让农机具更适合青海实际” 

  “从二牛抬杠到使用简单农机、从手扶拖拉机普及到今天的智能化农机,青海农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省农牧机械推广总站研究员许振林说,除了引进推广使用,青海还致力于农机具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让农机具更适合青海实际。 

  2017年,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支持下,以省农牧机械推广总站研究员许振林名字命名的“许振林创新工作室”获得省总工会批准成立。该工作室成立以来,着眼青海省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攻关、农机化生产工艺革新以及农机具研发等工作,相继研发了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蚕豆生产全程机械化等技术,这些新技术适合青海实际,为当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近几年,共研发成功十余种新机具,已经获得国家专利12项,正在申请办理7项。其中马铃薯捡拾机、自走式割草调制机、自走式全方位喷杆喷雾机、蚕豆联合收割机等填补了国内空白,成果均应用于青海省农牧业生产。 

  “青海蚕豆的种植面积下降,主要原因就是收获环节人工成本太高,影响了大家种植的积极性。”许振林说,蚕豆除了经济价值,在轮作倒茬方面也有着不小的作用,要想办法恢复种植,就要解决好收获问题,所以他们和浙江的一个厂子联合攻关,研发了蚕豆联合收割机,推广使用面积超过1万亩。 

  “以前蚕豆种植收获全过程,一亩地需要十五六个人工,要上千元费用,现在光收获一个环节每亩可节省400元至500元。”湟中杰达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纳玉杰告诉记者。 

  除了蚕豆,近年来,省农牧机械推广总站在马铃薯、油菜、牧草(燕麦饲草)、青稞、全膜玉米、枸杞、藜麦、油菜、胡萝卜等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上均有突破——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全膜玉米生产工艺宜机化革新方案,将秋覆膜改为“残膜越冬—春季残膜回收—整地起垄覆膜播种联合作业”新工艺,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亩节本增效84元至304元; 

  门源县油菜田绿色无公害杂草防控机械化技术,杂草防控率超过90%,增产幅度达到10%至30%,亩均节本增效达到100元以上;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枸杞产区,攻克深施肥、行株间除草、全方位喷雾灭虫等环节机械化瓶颈制约,亩均节约生产成本1000元; 

  湟源县胡萝卜生产采用全新的全程机械化技术解决方案,胡萝卜商品率由原半机械化、机械化的30%-60%提升到90%左右,同时节约用种30%-50%,亩均节本增效超过1200元。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