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聚拢散落在乡间的文化星光(2)

时间:2022-03-01 15:16人气:来源: 农民日报

  在能人带动的模式外,还有一些融合产业发展型的文化合作社,比如,登封市垌头村以农民合唱团为基础成立文化合作社,让农民入股自建乡村剧场,打造沉浸式体验剧《再现朝阳沟》,截至去年底,已演出300余场,接待游客超过7万余人。

  搞活文化 嫁接产业

  王学峰是宝丰县清凉寺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汝瓷烧制技艺的非遗传承人。2020年前,大营镇有汝瓷企业和作坊106家,从业人员1600多人,产值9000多万元。清凉寺村文化合作社成立后,由他牵头,社员入股参与,成立宝丰县清凉寺汝源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引领和示范带动,全镇汝瓷企业和作坊发展到了148家,从业人数2500多人,产值近2亿元。

  村合作社还下设非遗分社,吸收散居在邻村的剪纸、虎头鞋制作等其他门类的非遗传承人加入合作社。这些社员共同参加作品展销会、汝瓷手拉坯培训、打犁铧等系列展示展销活动,不仅丰富了展销活动内容,擦亮了清凉寺村汝瓷的文化品牌,还助力了本门技艺的传承,比如在2021年宝丰县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旅游文化节演出期间,以打犁铧表演队为主的非遗分社社员3天收益达1.5万元。

  在王雪峰这里,文化合作社不仅壮大了汝瓷产业的规模,而且实现了乡村各文化小产业的联合发展,并为文旅融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繁荣三方共赢开了一个好头。

  清凉寺村只是其中一个案例,在合作社建设过程中,各地都注重对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

  永城市时庄村文化合作社配合驻村艺术家,利用农家小院组织柳琴戏、清音戏等地方特色非遗表演、周口西华县分别成立了“杜岗会师红色传承文化合作社”“女娲创世文化合作社”“胡辣汤饮食文化合作社”等17个独具特色的合作社等等,这些合作社的建设使乡村很多尚待开发的文化资源,依托文化合作社得以激发,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文化合作社让农民群众“农忙干农活,农闲排节目,就地取材,自编自演”,给乡村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有力促进了乡风文明。

  焦作马村区民生剧团合作社排练了传承家风家训的小戏小品;新蔡县文化合作坚持以“明德直通车”的形式,加大宣传德孝文化、推进移风易俗;登封垌头村70%农民都会唱歌,成立的文化合作社用歌声改善邻里关系,用歌声提振了村民的精气神……

  经过近两年的初步探索,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长效机制的建立仍在探索。

  对此,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未来,一方面,河南省将继续引导建立乡村文化合作社这种群众自发文化组织,每年在全省确定30家乡村文化合作社给予资金补贴,鼓励支持各级政府购买乡村文化合作社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让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建设、治理乡村文化;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让农民的文化素养、产业技能不断提升,促使文化合作社逐渐从自娱自乐到适应市场,继而成为乡村经济跃升的载体。

  “我们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对乡村生态、文化资源进行融合一二三产的创意开发,形成一批文创、农创、农事体验等文旅消费产品,培育乡村产业,使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更可持续。”这位工作人员说。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