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从黑龙江“十八连丰”看粮食安全“压舱石”分量(2)

时间:2021-12-29 16:23人气:来源: 新华网

  作为全省农业龙头单位的黑龙江省农科院一直高度重视种子问题,始终坚持把良种创新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不断丰富寒地农作物种质资源类型。目前,黑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在全省覆盖面积稳定在每年1亿亩左右,占全省播种面积50%以上。

  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绥化市绥棱县克东向荣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去年种了7000余亩玉米,今年轮作改种大豆,每亩补贴150元。合作社负责人刘峰说,轮作让病虫害减少,黑土地“歇口气”,提高土壤肥力。

  近年来,针对黑土地退化,黑龙江省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开展耕地轮作试点,是黑土地保护的有效措施,可以解决连作造成的土壤养分偏耗,实现耕地资源永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探索形成以秸秆翻埋还田和覆盖免耕等模式为主的黑土地保护“龙江模式”。这些模式可以基本适应全省所有耕地。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环境与耕地保护站了解到,黑龙江省通过在海伦、桦川等4个县(市)示范秸秆翻埋还田黑土层培育模式,6年平均玉米增产约10.2%,大豆增产约12.3%,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2克/千克,黑土层保护深度在30厘米至35厘米,达到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要求。

  以秸秆碎混还田和增施有机肥为核心的培育模式,采用秸秆和有机肥混合翻混、松耙碎混核心技术,通过玉米大豆轮作,配套免耕覆盖等,达到了肥沃耕层的效果。专家介绍,这种模式适合黑龙江省第四、五积温带约4000万亩耕地。6年的示范结果显示,大豆增产11.3%以上,玉米增产10.5%以上,有机质提高2.4克/千克,肥沃耕层达到了30厘米以上。

  四免一松—保护性耕作模式,针对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干旱、盐碱等问题,采用秸秆覆盖免耕配合深松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合齐齐哈尔和大庆等黑龙江西部地区。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通过实施该模式,仅2年时间,试验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就提高了5%,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提高了10.5%以上,玉米增产10.8%。

  坡耕控蚀增肥模式是在坡耕地上,通过等高横向种植、修筑等高地埂、种植生物篱等措施防治水土流失,通过秸秆和有机肥还田培肥土壤,适合环小兴安岭地区坡耕地约1200万亩。3年试验结果,作物增产约13.8%,蓄水能力提高30.1%,保水能力提高20.9%,速效养分增加15%,径流量减少95.4%。

  近5年来,黑龙江省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已见成效。监测数据显示,试点地区耕层平均厚度由2014年的19.8厘米,提高到23.3厘米。“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万亩,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比2015年提高3.6%,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4个等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累计达4050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48%。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