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近日出台《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实施方案》,旨在整合优势资源,用好科技“金钥匙”,“破题”玉米种质资源发展,破解玉米种质资源保存数量和创新利用低、育种创新能力弱、突破性品种少、核心竞争力不强等产业发展“硬伤”。
据统计,甘肃作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截至2020年,全省玉米制种面积达129.6万亩,产种5.46亿公斤,分别占全国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5.6%和59.7%。《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争实现引进玉米优异种质资源200份以上、创制玉米优异新种质200份、选育突破性玉米新品种20到30个、培育国内前十强种业企业2到3家、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在全国玉米主产区的播种面积达到5%以上等目标。
按照《方案》要求,依托省内玉米种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我省着力建设玉米种质资源库(圃),打造集种质资源鉴定、设施鉴定监测与控制、资源共享利用等于一体的智能设施设备和物联网数据云平台。依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建立创新种质优异基因快速检测、转移、聚合和追踪的技术体系,挖掘抗旱、耐密、宜机收等优异育种材料。
据了解,我省还将组建甘肃玉米种业研究院,吸引戴景瑞院士、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新海等国内玉米种业高端人才,研发机构和优势企业等,围绕甘肃玉米繁育制种产业发展技术问题,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实现研发成果利益共享共用,支撑全省玉米产业发展。
《方案》还提出,要综合运用公开竞争、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多种方式,支持省内玉米种业骨干企业牵头,联合组建甘肃省玉米产业企业创新联合体,推动优异种质资源挖掘、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突破新品种创制、配套种业机械研发等领域集成创新。同时,鼓励本土制种企业全链条参与玉米育种、亲本繁殖、杂交制种、包装加工等环节,提升企业效益;支持综合实力较强的玉米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建设育种中心,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业化育种管理平台,提升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玉米繁育人才定向培养。
为营造良好的玉米制种生产环境,我省将加强玉米制种基地管理,严厉打击非核心区制种行为;将加强玉米繁育领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和服务,开展玉米重点品种维权试点,逐步建立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的玉米新品种评价管理机制。
宜丰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美丽宜居添彩
昔日泥泞的土路、落败的茅屋、脏乱的院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达的入户水泥路、干...(10310)人阅读时间:2021-12-232021年青海省经济作物产值近34.5亿元
近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21年青海省种植蔬菜4.47万公顷、果品8573公顷,蔬菜、果品...(14231)人阅读时间:2021-12-23建好良田惠民生 ——平凉市加快推进高标
仓廪实、天下安。耕地是粮食生产的主要载体,没有耕地,就没有粮食;没有高标准农田,就...(13726)人阅读时间:2021-12-23西宁市推出11项举措助推乡村振兴
近日,记者从西宁市科技局获悉,为促进城市生产要素与农村有效衔接,切实拉动消费、推动...(10614)人阅读时间:2021-12-23到2025年青海省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12月21日,来自省乡村振兴局的消息,新出台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19652)人阅读时间:202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