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建好良田惠民生 ——平凉市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纪实(2)

时间:2021-12-23 14:57人气:来源: 平凉日报

  崆峒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部分山区山低沟深,沟道纵横,坡斜土松,长期面临水土流失问题,一下大雨,田地里不是涝坝,就是冲出一条沟渠,加之耕地分散、缺水、少肥,农民群众耕种只能靠天吃饭,如何打破魔咒?

  崆峒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以推广“坡改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土壤改良”为作重点,不断提升粮食产能。

  “以前只要下雨,我们村的路又滑又坑多,人都走不了,更何况机器?现在好了,陡地变平地了,机械也能开进去了,无论种地还是收割,都方便多了。”潘文学说。

  大潘村的田间地头,黑色的颗粒肥料洒满了刚被旋耕机耱平的土地。为了提升“坡改梯”土壤肥力,崆峒区按耕地面积四舍五入确定亩均施肥量,每亩施160公斤有机肥,采取有机肥分户分发,采用专业机械进行深耕翻土,将肥料与土壤拌和均匀,并对区域内部分指标进行现场调查采样,送专业机构检验。

  “项目实施后耕地质量平均等级由6.44提升至6.74,有机质含量提升至16.66g/kg,全氮含量提升至1.08g/kg,有效磷含量提升至14.62mg/kg,速效钾降低至137mg/kg,现在这片土地种啥成啥。”崆峒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高兴地告诉记者。

  崆峒区农业灌溉大多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田间灌溉渠道为U型渠、土渠两类,U型渠占55%,因年久失修,衬砌完好率仅有45%左右,无法满足现有耕地用水需求。

  白庙乡的刘庙、小秦和柴寺三村在北部塬区,灌溉用水十分不便,路平水不通是当地农民群众耕种的现实问题,2020年,崆峒区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以来,充分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水利用率。

  记者在现场看到,以小秦村的1000m3蓄水池作为灌溉水源,从该蓄水池取水,通过离心泵加压将水输送至位于刘庙村的1000m3蓄水池。刘庙村新建的1000m3蓄水池通过输水主管道分别将水送至大秦村方向以及刘庙、小秦和柴寺村的各个片区,然后接田间的配水管网进行灌溉。

  据介绍,项目实施后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000亩,粮食总产量达326.4万kg,产值达610.56万元,直接受益农户数1623户,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区农民收入。

  如今,因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我市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巨大改变,种植面积、种植水平、综合效益逐年增加,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占总耕地面积的30%,一幅以农业科技助推乡村振兴的全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