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7800万亩耕地的新选择——“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行动”观察之一(2)

时间:2021-12-14 12:50人气:来源: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

  产业聚集。“十四五”期间,建设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00个以上,打造10个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快培育一批500亿元级以上的产业,带动形成中药材、蔬菜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构建以国家级为龙头、省级为骨干、市县级为基础的产业园区体系,实现县(市、区)国家或省级产业园区全覆盖。

  规模扩大。到2023年,全省优势特色产业面积由2019年的4372.7万亩增加到4891万亩,增长11.9%;牛羊猪存栏量达到4654万头(只)、出栏量达到4013万头(只),分别较2019年增长53.4%和62.5%;全省种养业结构调整到60:40。到2025年,全省优势特色产业面积增加到5131万亩,牛羊猪存栏量达到5228万头(只)、出栏量达到4540万头(只)。

  效益倍增。到2023年,全省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由3239.6亿元增长到5452亿元,增长68.3%。与2019年相比,奶牛、生猪、鸡、饲草料、地方性特色产品(食用菌、百合、藜麦)等产值实现翻番;蔬菜(含设施农业)、马铃薯、中药材、苹果、肉羊、肉牛、核桃、花椒、油橄榄、葡萄等产业产值翻半番或接近翻番,现代种业产值增长20%以上;力争全省农民人均优势特色产业收入由7731元增加到1万元以上。到2025年,全省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181亿元,农民人均优势特色产业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

  号角已吹响,击鼓又催征。

  扫清羁绊,奋楫争先,破除发展藩篱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效益倍增,绝非易事。关于这一点,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有着清晰的认识。

  优势突出但发挥不充分。特色明显但规模不够大。

  主体增多但能力不够强。产出增加但加工不够深。

  投资增加但效益不够好。农技创新但推广不够宽。

  土地流转但范围不够广。品质独特但品牌不够响。

  在李旺泽看来,这8对矛盾体,既是短板又是机遇。

  “当前,我省农业产业链条短、竞争力不强的现状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特别是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衔接不紧密,一二三产融合深度不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三年倍增行动,要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推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形成闭环产业链条,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促进全产业链开发,实现集群化发展,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李旺泽表示。

  今年,是三年倍增行动实施的第一年,我省抓住这个关键期,推动力量向产业体系构建聚集、项目向优势产业培育聚拢、资金向现代产业发展聚合,引领全省掀起三年倍增行动抓落实的热潮。

  4月12日,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林草局印发《甘肃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总体方案》和《分产业篇方案》。按照三年倍增“路线图”,各地因地制宜制定了三年倍增实施方案,初步建立了“五个一”推进机制。

  5月18日,农业农村部与我省签署了《部省共同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建设合作框架协议(2021-2025年)》,明确从多个方面给予我省全面支持。

  三年倍增行动启动以来,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着力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培园区、创品牌,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提升特色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截至目前,甘肃省已建设抓点示范种养基地786个,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达到925万亩。

  “甘肃省把培大扶强龙头企业作为倍增行动的突破口,采取以商招商、以园区招商、以产业延链补链关联配套招商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启动实施龙头企业‘2512’提升行动,对龙头企业实施分级达标奖补。”李旺泽介绍。

  目前,甘肃省新引培龙头企业11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210家,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达到150家。带动1.4万个合作社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全过程、全链条深度参与,总产值超过了千亿元,涌现出了中盛农牧、蓝天集团、德青源、海升、圣农、新希望、牧原等一大批省内外大型龙头企业,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

  此外,在抓好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产业集群和29个产业强镇建设的基础上,甘肃省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新启动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1个,重点打造陇西中药材、安定马铃薯等10个百亿级产业园,带动形成中药材、高原夏菜等一批千亿级产业,做大做强县域主导产业。目前,甘肃省71个县区完成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和规划编制,其中26个县区已开始园区项目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

  财政的“阳光”亦普照进广袤的田地。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