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24℃,湿度31.2%,土温11.5℃,土湿24.9%……”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大流村枣农张亦明打开手机, 查看村南头试验基地大棚冬枣的各项指标。
种冬枣20多年,张亦明在别人眼中是“能折腾”的人。他在全村第一个嫁接优良品种“沾冬2号”,建起8亩大棚冬枣试验田作为山东省农科院的科研基地。
“折腾”新品种让张亦明尝到了甜头。他管理的冬枣销售价格比往年提升50%以上,市场供不应求。在张亦明带动下,大流村成为“沾冬2号”冬枣专业村,种植面积达520亩。
2020年4月,张亦明又瞄上了新科技。在山东省农科院专家指导下,他采用冬枣宽行密植新技术,尝试冬枣水肥一体化管理和远程可视化、精准化、智能化操作。
走进大流村“沾冬2号”冬枣技术示范园,大棚内诱虫罐、粘板、色诱灯、弥雾机等“十八般武器”样样齐全,棚内各项数据指标与手机相连。
张亦明是大棚管理员,也是试验员,正在探索冬枣生产标准化、机械化和远程智能管理模式。他说:“我坐在家里,打开手机就知道大棚冬枣生长情况,随时可以调控各项指标,省时省力。”
近年来,当地政府提出“沃土工程”,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出“沾冬2号”新品种。然而,新品种虽然口感和甜度都远胜老品种,但是娇贵,更适合在大棚中生长。建大棚,对枣农劳动强度和经济投入等提出了新要求。
“有了智能管理技术,劳动强度就降下来了,老年人一样可以种枣。”张亦明说,科学种枣不仅解决了“谁来种枣”的问题,而且可以提升冬枣品质,种出绿色无公害冬枣。
为了从源头上管控产品质量,张亦明又开始了新尝试。这些天,他给大棚冬枣用了不少蚯蚓土当肥料。“别小看它们,这可是宝贝。”张亦明说,牛粪经过蚯蚓消化吸收分解后,就变成蚯蚓土,是非常好的有机肥,通气、排水和保水性能都很好,并且没有刺鼻气味,是冬枣树的好肥料。
这些年,当地通过举办冬枣节、赛枣大会、电商节等一系列活动,把冬枣品牌越擦越亮。张亦明也越来越“折腾”,跑订单、学技术,忙个不停。他说:“紧跟潮流科学种植,去年沾化冬枣都卖到美国去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就靠这些冬枣树了。”
哈尔滨:今年计划全程托管耕地300万亩
记者近日从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哈市全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2021年全市计划实...(10019)人阅读时间:2021-04-01红塔区培育扶贫龙头企业助农增收
近年来,红塔区着力培育扶贫龙头企业,助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洛河...(13351)人阅读时间:2021-04-01庄浪:解决农村摞荒地 农机深松最牛气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和大量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严重不足,出现...(19063)人阅读时间:2021-04-01双柏县: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双柏县紧紧围绕“稳就业”工作责任目标,抓牢“保就业”工作底线,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18466)人阅读时间:2021-04-01金屋顶让百姓“躺”在家里挣钱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光伏发电惠民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利用自家屋顶...(17276)人阅读时间:20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