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廊下种蘑菇的人,选择了这样一种“坚守”的生活

时间:2021-03-29 15:05人气:来源: 东方城乡报

  金山廊下,这片绿色田野上,建成一座座白色的蘑菇工厂。

  作为小有名气的蘑菇产地,早在上世纪70年代,当地农民就开始种植双孢蘑菇。

  如今,廊下镇打造全新的“蘑菇小镇”,菇农们纷纷抓住机遇转型。在政府的扶持下,向工厂化栽培迈进,原本的传统菇棚被一一拆除。

  而在山塘村,有一家人,仍坚持传统的蘑菇种植方式。他们在这阵变革的浪潮里,坚持着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不比产量比质量

  华淋颉家的5亩羊肚菌上市了。

  经过三年的不断试验和调整,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终于稳定下来。“现在每亩产量350斤左右,未来想通过种植技术改良,使产量达到600斤。”

  华淋颉告诉记者,他们是金山第一批尝试种植羊肚菌的人。

  这两年,廊下这片绿色田园上,传统菇棚越拆越少,现代化蘑菇工厂取而代之。像华淋颉一家人这样,仍坚持传统种植模式的菇农已为数不多。

  蘑菇小镇里,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阵变革的浪潮中,如何存活下来?如何在异军突起的蘑菇产业中,保有一席之地?

  “要比产量,肯定是比不过的。”华淋颉说,爸爸有着过硬的种植技术,妈妈是营销能手。一家人很清楚自身的优劣势,靠产品品质和丰富的品种立身是唯一的选择,也是他们一直以来的经营理念。多年来,他们不断突破和挑战,姬菇、猴头菇、杏鲍菇、香菇、赤松茸、黄色金针菇等品种的成功种植就是最好的证明。

  相比之下,试种羊肚菌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当华淋颉提议种植羊肚菌时,爸爸面露难色:“这个真的很难种。”转身就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中去。

  羊肚菌种植难度大,对生长环境和种植流程要求颇高,需要种植户不断尝试和调整。“种植过程是环环相扣的,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无法补救了。”即便是爸爸这样种植蘑菇的技术“大神”,也经历了屡次失败,默默承受不少人的冷嘲热讽。

  屏蔽外界一切杂音,三年里,爸爸作为技术担当,全情投入到羊肚菌的试种中去。自己琢磨不透,就到外地考察学习。终于在第四年,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种植技术。

  泥土里冒出尖尖来的羊肚菌,回报了1000多个日夜里的牵挂与付出。

  辛苦和平淡皆是选择

  今年27岁的华淋颉,大学毕业后就和父母一起经营合作社。如今她已经承担起了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工作。每个清晨和夜晚,华淋颉和妈妈都要去蘑菇棚里,和她的蘑菇宝宝们问好。穿梭在昏暗的蘑菇棚里,毛茸茸的猴头菇白如雪,个个结实的杏鲍菇可爱十分,即使手机里已有上千个蘑菇们的可爱模样,华淋颉还是忍不住拍下现时的所见。当看到掉在地上的猴头菇,她心疼地捡起来,抱在怀里轻轻抚摸,还来不及拍去身上的灰尘。和蘑菇们打了这么多年交道,一家人还是会被这些生命感动,还是用心爱护着每一颗破土而出的蘑菇。

  采摘蘑菇也是个技术活,华淋颉一边轻轻摘下成熟的双孢蘑菇,一边告诉记者,妈妈摘下的蘑菇总是干干净净。工人们一不小心,就会在蘑菇上留下一道道深色的印子。她笑着说,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比如爸爸的种植技术和妈妈的销售能力。

  多年经营,知新营生产的蘑菇品质上乘,圈粉了一批客户。即便是售价高达200多元一斤的羊肚菌,也是供不应求。他们可以过更好的生活,却甘于在这片土地上过着外人看来不体面的日子。

  别人眼里不体面的生活,却是他们向往的生活。在知新营基地里,点点滴滴都透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一家人吃、住都在基地里,还有三只狗与他们共同生活。上个月,一只母狗刚刚诞下四只小狗,妈妈为它们取名为“四季”。毛竹搭起来的办公室前,种植着多肉和油菜花,几块砖头搭成了造型别致的花坛。门前的橘子树结了果,却没熬过寒潮。冻坏的橘子依然红火,成了这幢小屋最好的点缀。

  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带着一颗甘于平淡的心,默默经营好自己的小天地。

  他们不是被时代浪潮抛弃的人,辛苦而平淡的生活,是他们的选择。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