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秸秆综合利用的广西“密码”

时间:2021-02-01 16:07人气:来源: 广西日报

  作为农业大省区,广西每年可生成大量秸秆。由于农民对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的意识不强,导致部分农民顶着“禁令”焚烧秸秆。而秸秆还田成本高、技术高等问题也在客观上导致了秸秆焚烧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十三五”期间,广西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形成了广西特有的“密码”,破解了秸秆综合利用难题。截至2020年底,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5%,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总量累计达8500万吨,推广综合利用模式技术面积2.3亿亩次,增收节支60多亿元。

  聚焦产业发展,构建利用高效产业链

  日前,记者一行走进位于南宁市青秀区伶俐镇的广西四野牧业有限公司,但见一辆辆装着玉米秸秆、甘蔗尾叶的车辆正在过磅,收购的秸秆一部分被切碎后加工成饲养肉牛的青贮饲料,一部分与养殖产生的粪便一同加工成商品有机肥。

  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推行“秸—饲—肥”种养结合模式,降低了规模养殖企业成本,推动了肉牛养殖产业的良性发展。至今,该公司年产秸秆饲料达10万余吨,生产有机肥5万余吨,年养殖肉牛超过6000头。

  横县作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甜玉米生产基地,通过生产青贮饲料和饲料颗粒两种途径,实现了甜玉米秸秆全域全量利用。据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潘国长介绍,该县采用“农户订单+企业配送”的模式,企业根据畜禽养殖户需求配制供应颗粒状的鸡、鸭、猪饲料。

  “秸秆颗粒饲料没有任何添加剂,喂养出的畜禽品质好,鸡鸭每斤零售价能提高2—5元,‘陶圩鸡’‘北滩鸡’等还通过了特色产品认证。”潘国长说,目前该县生产的秸秆饲料颗粒还销往贵州省等地,秸秆饲料颗粒年产值达到1380万元,青贮饲料年产值约为4000万元。

  在玉林市玉州区,水稻秸秆被大量应用于草绳编制、稻草人制作。玉州区推行“企业+农户”的模式,由企业出资购置100台草绳加工机,免费借给农户使用,企业每月统一上门向农户回收加工的草绳;玉林市富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下半年开始制作稻草人艺术品,销往南宁、贺州等地的休闲农庄、公园、景区等,一个1—1.5米高的稻草人能卖到2000元左右。

  玉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覃艳说:“玉州区2020年在试点乡镇实现了6000亩水稻秸秆的全量利用,仅每亩水稻产生的秸秆通过编制草绳可获得440多元的可观利润。”

  据自治区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站长莫宗标介绍,近年来,广西整合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和自治区乡村振兴项目资金1.4亿多元,支持45个县(市、区)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各试点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区各地以秸秆多元综合利用为主,发展肉牛养殖、食用菌栽培等多个产业链条,秸秆产业化利用能力大幅度提升。

  强化能力提升,促进利用高质量发展

  “把握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重点、难点,探索形成一批区域特色、基地带动、规模发展、多产业融合的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典型,进一步提升了广西秸秆产业化利用能力,促进了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高质量发展。”莫宗标说。

  据了解,目前广西已形成了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十大模式:“秸秆还田循环培肥”“秸—饲—肥种养结合”“秸—沼—肥能源生态”“秸—菌—肥基质利用”“秸—饲加工”“秸秆—基质—肥料循环利用”“秸秆覆盖栽培循环”“秸秆燃料化循环利用”“秸秆养殖垫料肥料化循环利用”“水稻秸秆原料加工利用”。在秸秆直接还田、饲料化利用、能源燃料、基料化利用、原料化利用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技术突破,并在各地进行了推广应用。

  为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的推广力度,2020年底,《广西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汇编》出台,推介发布广西主要农作物秸秆“五料化”利用技术15项、收储运典型模式4种,为推进全区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收储运体系建设提供了样板。

  全区各地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涌现出许多好做法、新办法——

  南宁市印发《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示范推广实施方案》,在各县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验示范。

  柳州市生物质发电厂与农户签订合约,安排专业工作队进田机收甘蔗尾叶,实现了农户无须作业成本、企业免费获得秸秆、蔗叶离田作业专业化、秸秆资源被有效利用“四赢”。

  钦州市成功推广马铃薯稻草覆盖种植和“稻—稻—菌”生态循环种植模式,养殖企业收购秸秆进行饲料化利用实现过腹还田。

  贵港市引进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监管系统,有效解决了农机秸秆作业面积核算、人工测量成本高且标准不一等问题。

  来宾市兴宾区由政府统一出资打捆回收蔗叶,解决了蔗农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