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身边的榜样丨吴祥产:50年扎根曲艺事业 把欢乐送到乡亲们心间

时间:2024-12-02 15:36人气:加载中...来源: 常州学习平台

台上是明晃晃的灯光,台下是黑压压的脑袋。

吴祥产站在大队会场台上,头上的汗涔涔地淌下来。14岁时第一次登台演出《沙家浜》,他演刁德一,眼望台下村民,心里有点发虚。想起1969年第一次登台,吴祥产记忆犹新:“第一次当‘演员’,紧张得不得了,只怕演砸了。可是一看到乡亲们殷切的眼光,也就鼓起了勇气。”

表演中的吴祥产(左)

表演中的吴祥产(左)

耳濡目染学技艺,成立“乌兰牧骑”式小剧团

吴祥产特别喜欢唱戏,是因为他出生在一个戏曲之村——青龙洋头桥村。这里的村民特别喜欢唱戏,田头干活,操持家务,甚至走在路上都要哼上几句锡剧、京剧。吴祥产从小就看着村民们排练和演出现代京剧,耳濡目染。20世纪60年代末,洋头桥中学老师和洋头桥京剧团一起组织创办了“小京班”,教孩子们戏曲。吴祥产在“小京班”里如鱼得水,学一样像一样,都说他天生就是演戏的坯子,成了唱戏少年。一听到哪里晚上有演出,他脚就痒,跑得比大人还要快。

在20世纪70年代初,几乎每个大队都有一种标配:一支文艺宣传小分队。洋头桥大队团支部,便顺势也要成立宣传队。吴祥产听到消息后赶快去报名,从此他就活跃在基层文娱舞台上,成为文艺小分队队长。

为了提高技艺,吴祥产每年都参加县里组织的“文训班”,理论知识的吸收、形体的训练、表演实践的磨炼,让他技艺日精。他在那里演出《新嫂嫂》《巧巧借猪》《红绿绒线》《桃红李熟》等小戏,让其他学员赞叹:“祥产浑身是戏。”

吴祥产在创作剧本

吴祥产在创作剧本

率先创办“戏曲大家唱”,多次获荣誉

2007年,青龙街道在青龙苑北区成立了“青龙街道老年活动中心”,由吴祥产负责。每到周二下午,这里的一百六七十个座位座无虚席。锡剧、沪剧、京剧、越剧、黄梅戏……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家开开心心度过愉快的下午。很快“大家唱”就闻名遐迩,坂上、礼嘉、洛阳、横林、湖塘、江阴的人纷纷赶来,遥观的倒三班公交车也要来。吴祥产说,办“大家唱”的初心就是希望老年朋友们在这里度过欢快祥和的时光。2011年,吴祥产成立了“天宁区青龙街道吴祥产戏曲工作室”,至今为止,两次被评为“4A级社会组织”。

吴祥产获得的证书

吴祥产获得的证书

常年“泡”基层,迷上写剧本

演着,演着,吴祥产觉得不过瘾了,就想自己创作作品。然而,要写一个好的本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吴祥产一年到头泡在基层,他脑子里有个素材库,写到挠头处,他会静下心来仔细梳理一番,继续写。想到好词,半夜醒来也会一骨碌爬起,赶紧记下来。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他写了剧本《幸福感恩共产党》,写到情深处,他自己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前几年,当地一些群众抱住落后习俗不放,在马路上扎库焚烧,污染空气还影响市容市貌。吴祥产听闻此事后来了劲,马上酝酿构思,写了个小品本子。他通过两个家庭的典型事例,写成了宣传厚养薄葬新风尚的小品《移风易俗要弘扬》,第一次演出就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吴祥产从迷上写剧本,已经写成十多个,都搬上了舞台。五十年来,吴祥产一直活跃在舞台上,成了远近闻名的“戏曲达人”,村民都称赞他是“青龙赵本山”。

在乡亲们心里,吴祥产是扎根农村田间地头的“明星”,多年来,他给乡亲们送戏数千场,把欢乐送到了乡亲们心间。

来源:常州学习平台     作者:周逸敏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常州学习平台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上一篇:王秋举:把技术送到广阔农村去

网站首页

下一篇:没有了

本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