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河南】奏响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河南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时间:2021-04-13 16:47人气:来源: 农民日报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十三五”以来,河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稳步推进乡村建设,积极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不久前举行的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提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走在全国前列。”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718.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河南省绝对贫困人口实现清零,减贫成效前所未有。

聚焦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河南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精准后续帮扶,围绕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预警,做到及时发现、精准施策。“全省对有劳动能力的,提供产业、就业等帮扶,帮他们依靠双手勤劳致富;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切实保障他们的生活,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河南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发展产业是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3月11日,在封丘县鲁岗镇前岗村的多肉种植基地内,村民孙建蔓忙着对大棚内的多肉植物进行分类管理。依靠多肉产业的带动,孙建蔓和周边村庄的300余户低收入家庭成功实现脱贫致富。“在村里上班,时间灵活,能照顾到两个孩子,每月能拿1500元基本工资,再加上政府给的各项补贴和丈夫打零工的收入,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因为聋哑,孙建蔓用手语比划着,脸上露出了笑容。

  坐落在紫云山脚下的襄城县紫云镇雷洞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自脱贫攻坚以来,雷洞村上下齐心,把荒山变成了青山、青山变成了“金山”,通过发展民宿、餐饮、旅游等产业,基本实现“家家无闲人,人人有钱赚”,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2000元增长到如今的1.2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产业兴则脱贫稳,乡村产业发展让数以万计河南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资料显示,全省大力培育发展带贫主体,有1630个扶贫龙头企业、1.02万个带贫专业合作社、3820个扶贫车间参与带贫;其中,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469万人,占脱贫人口总数的72.5%,贫困地区基本形成了“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局面。

  针对“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十三五”时期,河南省累计建设易地扶贫安置点858个,25.97万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住进了新房,实现了“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的梦想。

  卢氏县兴贤里社区是河南最大的扶贫搬迁社区,居住有扶贫搬迁户2757户,人数达11227人,社区内配套了医院、学校、生活超市等,还建有多个扶贫车间,来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从卢氏县东明镇深山区搬来的刘娟就住在这里。“之前一家靠种7亩山地维持生活,搬到这之后不仅分到一套125平方米的新房子,而且还就近找到了工作,现在不论是给老人看病,还是孩子上学,都比之前方便多了,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真要感谢党和政府。”刘娟激动地说。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把解决好吃饭问题摆在“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近年来,河南省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特别是去年,经受住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病虫害等多道关口考验,稳住了“三农”基本盘,把粮食生产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2020年粮食总产量达1365.16亿斤,首次跨越1350亿斤台阶。

  春日里,从商水县城区驱车前往该县张庄镇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沿途一望无际的麦苗青青,看着煞是壮观,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让人禁不住拿起手机拍下眼前的壮美画面。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农民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