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32岁丁家浩:用音乐演绎奋斗人生

时间:2021-01-28 14:35人气:来源: 中国青年报

  钢琴声起,32岁的丁家浩坐在钢琴前,弹奏了一曲《燃情岁月》,琴上没有放乐谱。他坐得笔直,整个人沉浸在音乐中,温暖的旋律充满整个琴行。

  乍看上去,他和常人并无不同。

  一曲弹罢,他又从一旁拿来几张乐谱,眼睛几乎贴在谱面上,勾勾画画,圈下重点。原来,他仅有一只左眼,视力也仅剩0.1,右眼是人工义眼。这也是他日复一日备课和练习的场景。

  丁家浩是安徽省宁国市人,刚出生就被诊断为先天性青光眼,视力极其低下。至今已接受了大大小小20多次眼部手术。

  青光眼表现为高眼压,视力下降。小时候,丁家浩三天两头眼睛胀痛、头疼。刚出生108天,丁家浩就做了第一次手术。童年,他辗转于医院的眼科诊室和手术病房。

  10岁时,她问妈妈,天上怎么没有星星了?妈妈心疼地说:“天上有星星,但是你看不到。”上小学时,老师怕丁家浩看不见黑板,安排他坐在讲台旁边。下课后,老师会向丁家浩单独讲解一遍,还安排同学帮忙抄板书。

  丁家浩看书较慢,可视距离只有一两寸,要一个字一个字看。但他拼命学习,成绩基本保持在班级前10名。初二那年,丁家浩开了十几次刀,几乎一年都住在医院。

  虽然视力低下,但丁家浩内心始终充满光明。多年来,他坚持学习乐器,开办琴行自主创业,推广公益音乐课程,讲授音乐背后的人文知识和励志故事。5年来,公益课已开设了177期,听众累计达到26200人次。

  学艺筑梦路上的艰辛 

  丁家浩的父亲丁之宁是工人,很喜欢音乐,儿子小时候习惯7点起床,丁之宁会提前用收录机播放小提琴、笛子和二胡曲子。

  医生和亲戚也建议,让小丁家浩掌握一技之长,发展音乐才能。8岁半时,父母让丁家浩前往学校社团学习二胡,但他看不清乐谱,只有将眼睛凑近才能看清。

  后来,他又学习小提琴。拉琴时,要将琴身夹在肩膀和脖子中间,没办法近距离看谱子,他就在每次练习前,提前背下每个音符、节拍和记号再练琴,经常练得脖子上都磨出了泡。

  2004年开始,丁家浩前往上海,师从小提琴演奏家李由瑾。“别人花1天时间学习,你可能得花5天时间,但这个时间你必须花,把真材实料学到手。”这是李老师常教导丁家浩的话。

  每次,丁家浩在凌晨赶汽车或转火车去上海,为节省住宿费,尽量晚上赶回宁国。有时上完课,会错过直达宁国的汽车,他就先坐火车回宣城。

  到火车站时已是凌晨,他喜欢一个人来到站外练琴,即使冬天也不例外,边练边等下一班火车。

  这样的行程,丁家浩每周都要跑上一两次。李由瑾心疼徒弟,会提前为丁家浩留好面包等食物,这让丁家浩很感动。

  同时,丁家浩自学钢琴,凭乐感去摸索和弦、乐理、调试、调音。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钢琴教师王乃洁教授,二人聊得很投缘,王乃洁答应教丁家浩演奏技巧。

  每次见到王乃洁时,丁家浩都会提前将问题列在表上,想一次性请教完,寻求快速突破。“手指的速度、弹奏能力,对音色、踏板的控制等,都需要一个滴水穿石的积累过程。”王乃洁的一番话点醒了丁家浩。

  丁家浩下定了决心,每天至少练琴8小时,有时甚至超过12小时。晚上睡不着,他就看乐谱、背乐谱,并一直用手在被子上做弹奏的动作,直到入睡。

  2006年,17岁的丁家浩荣获安徽省青少年声乐、器乐大赛青年组小提琴比赛一等奖。

  从低保户到创业青年 用双手致富 

  虽然享受社区的低保政策,残联等部门也给予补助,但这些年来,丁家浩一直想着自主创业,用劳动致富。

  在上海学艺时,李由瑾常说:“学琴不仅是为了兴趣,还要学以致用。”每节课结束后,李老师会让丁家浩跟着自己,学习如何教其他学生。

  “老师的每一次剖析、示范、表达、演示,都是直击心灵的。”丁家浩也向往教师职业,平时,他会自言自语,模拟教学过程。

  每次去上海,他会特意跑去书店和音乐学院图书馆,用攒下的钱买书,学习音乐和教学知识。有一次,他为了买一张帕瓦罗蒂的音乐CD,饿了一天肚子,少吃三顿饭省下70元饭钱。

  2009年,丁家浩凑钱在市里租了一个50平方米的门面,开办了第一家琴行。因为经费有限,装修十分简单,就在水泥地上铺上地毯,墙面有时候会渗水。他既当老板又当老师,刚开始就两个学生,但原定一小时的课,他会上4个小时,努力教学。

本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