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乡村振兴中的“秘密武器”

时间:2022-12-16 08:54人气:来源: 四川日报

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党委书记 胡斐

11月28日,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党委书记胡斐早早来到办公室,在笔记本上写下当天的工作计划后,喊上同事出了门,“先去波西村,看看这周工程进度怎么样。”

胡斐所说的工程是攀枝花市“水资源配置+抽水蓄能+新能源开发”三结合项目辅助工程,今年6月在平地镇波西村正式开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三结合”这个被攀枝花作为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来抓的项目,正加快推进。为确保顺利施工,胡斐每周都要走进工程现场,实地看进度,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两把“钥匙”,打开项目快速落地通道

从平地镇政府出发,沿108国道行驶不久,车辆拐进一个岔路口。“‘三结合’项目辅助工程”——路口的指示牌告诉我们,目的地到了。

这条全长7.15公里的盘山公路是“三结合”项目的唯一进场路,承担着整个项目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任务。

对胡斐而言,为工程顺利实施服好务,离不开两把“钥匙”——“走进”与“走近”。

一下车,胡斐径直向项目副总工程师刘毅走去。“上周施工情况怎么样?进度顺利吗?有需要协调的吗?”他接连抛出几个问题。

“山地地形、场地狭窄陡峭,垂直高差有376米,难度不小。”刘毅说。

“目前我们已将年底前要完成的任务倒排工期,加快进度离不开镇上和村里的支持。”刘毅告诉笔者,今年12月到明年4月是施工黄金期,现在每天有110余名现场人员在25个施工标段奋战,力争明年6月底实现全线贯通。

离开施工现场,胡斐马不停蹄来到波西村,向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咱们平地镇乃至攀枝花农业发展来说,‘三结合’项目将有效解决缺水这个问题,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胡斐话音刚落,村民们的掌声便响了起来。

一场变革,助古老彝村焕发新活力

十多公里外的迤沙拉村里,该村党总支书记毛建桦穿着彝族特色服装为游客讲述村史。“平时穿工作装,常年备一套民族服饰,随时‘上阵’展示。”毛建桦笑说。

迤沙拉村拥有600多年历史,别致的景色和特色民族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今年以来,迤沙拉村依托多彩民族文化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场村容村貌变革悄然上演。

跟着胡斐来到迤沙拉村。在村委会门口,一座功能齐全的游客服务中心格外醒目。“村里组建了‘导游团’,为游客提供相关服务。”毛建桦介绍,除了新增水景观、停车场和三星级旅游厕所,村里还改造闲置民居,增添了供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的非遗院落。

“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另一方面积极挖掘传统文化,变文化为产品。”说话间,胡斐带着笔者走进村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让我们倍感振奋,乡村能迸发出更多活力。”胡斐说,村里请来多位老村民,收集了十多首谈经古乐曲谱和数十首民间小调,还组建一支舞蹈队,为游客表演羊皮鼓舞。

不仅要让游客来得了,还要留得下。迤沙拉村正在积极培育适宜的消费业态,给这座古老彝村增添新的动力。

笔者手记

波西村缺水,但不缺干劲。迤沙拉村资源丰富,仍然求新求变。迈步新征程,它们有着各自的目标,又有着同样坚定的前行动力。

采访中胡斐不止一次提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目标更明确,他和同事干劲十足。眼见万众期盼的项目始于足下,听到古老的曲调穿越时光,我们相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将开新局、谱新篇。(笔者 唐子晴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 四川日报 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