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引导北京适宜产业在环京地区发展

时间:2022-04-15 10:06人气:来源: 经济日报

原标题:引导北京适宜产业环京地区发展

引导北京适宜产业在环京地区发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设立政务服务“区域通办”。2021年5月14日,在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左)指导市民办理业务。 新华社记者 王晓摄

引导北京适宜产业在环京地区发展

  2021年10月9日,在通州区大运河森林公园漕运码头,市民乘坐游船游览北运河部分通航河段,欣赏沿线美景。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引导北京适宜产业在环京地区发展

  1月6日,G9981次北京冬奥列车停靠在京张高铁崇礼站。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廊坊北三县,三年时间已经有超过120个北京优质项目签约;雄安新区,除了快速直达北京的京雄城际铁路,京雄高速公路、京雄商高铁也要来了;张家口,在冬奥之火的照耀下,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不断放大冬奥牵引带动效应……

  京畿大地正携手“绘”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昨天,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对外发布《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安排部署了12大类70项重点任务,涉及173条重点事项。市京津冀协同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加快落实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各项任务,其中“通勤圈”将率先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引导北京适宜产业环京地区发展,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通勤圈

  率先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

  京张高铁助力冬奥交通保障,京哈高铁全线贯通,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加速建设,京唐城际铁路年底通车……一条条交通大动脉“绘”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同心圆”。

  “都市圈是城市群的重要支撑和带动力量,是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必经阶段。”相关负责人说,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快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为支撑,按照职住协同、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圈层结构,加快建设定位清晰、梯次布局、协调联动的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2021年,北京企业对“通勤圈”投资次数是2015年的2.4倍,“通勤圈”作为北京产业发展腹地作用显现。2021年北京企业对“功能圈”“产业圈”投资次数分别是2015年的2.2倍、2.1倍。

  “加快落实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各项任务”正是2022年《工作要点》中的关键内容。具体来看,“通勤圈”主要是深化通州、大兴、房山等区与北三县、固安、武清等环京周边地区密切合作,率先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引导北京适宜产业在环京地区发展,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功能圈”主要是深化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对接协作,形成错位联动发展格局;唱好京津“双城记”,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园区建设发展,推进北京空港、陆港与天津港的规划衔接融合,用好津冀出海通道。

  “产业圈”主要是共同改善区域营商环境,支持重点产业承接平台建设,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共建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等上下游衔接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完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与配套。

  北三县

  打破行政界限与通州一体化发展

  一河之隔的通州区与北三县,能否打破地理和行政上的界限,锻造完整的产业链?

  这个设想让越来越多北京的优质项目“精准”“定向”输送到北三县。自2019年以来,北京与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三年累计签约项目120余个、意向投资额约800亿元,涉及产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

  “我们学习借鉴长三角等区域一体化发展经验做法,正在配合国家相关部门研究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相关方案。”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获悉,今年本市将有序推进厂通路道路及跨潮白河大桥建设,开展姚家园路东延、石小路、通宝路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平谷线建设;继续举办北京与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争取再签约一批合作项目;协同建设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加快推进北运河、潮白河综合治理,实现杨洼船闸工程完工、大运河京冀段旅游通航。

  城市副中心

  行政办公区二期10个地块全开工

  目光投向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二期10个地块已全部实现开工,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全部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今年城市副中心有何新变化?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