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中国冬残奥会代表团共获18金20银23铜首次位列金牌榜奖牌榜双榜首(2)

时间:2022-03-14 10:26人气:来源: 经济日报

曾经的残奥会冠军,在44岁的年纪选择征战冬残奥会,她就是张海原,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年龄最大的运动员。跨界跨项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是挑战,更何况已经不在巅峰状态的张海原。能成为“双奥运动员”一直以来都是她追求的目标,也正因如此,她选择坚守。出于对体育的热爱,她克服了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高山滑雪项目对于速度的要求很高,而在这项很多年轻人都无法企及的项目中,张海原不断地尝试,不断地突破。

在热爱面前,年龄并不是什么问题,正因为如此,大家才会看到一个妈妈级的运动员和一群比自己年轻20岁甚至更多的年轻人在一起比赛。女子大回转第六名是她在北京冬残奥会上留下的成绩,但在这个44岁的残奥冠军心里,坚持到底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我想让所有人知道为什么我依然还有勇气站上这个舞台的原因。”张海原的话激励了很多人。

“铿锵玫瑰”闫卓

在家门口迎来怒放

在北京2022冬残奥会轮椅冰壶的赛场上,中国队的表现备受关注。作为队中唯一的女队员,一垒闫卓在整个比赛期间展现出乐观、坚强以及不断超越自我奋力拼搏的精神,最终她和队友们在“冰立方”摘得北京冬残奥会金牌,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和掌声。

闫卓来自北京大兴区榆垡镇,她从出生时就被查出患有脊柱裂,双腿无法行走。在父母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闫卓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首钢工学院的动漫设计专业。在大学期间,她报名参加了北京射箭队运动员选拔,并于2013年11月正式进入北京射箭队。“在教练的指导下,半年后,我首次参加全国残疾人射箭锦标赛,取得团体第六名的成绩。2015年,我参加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团体排名第四,个人成绩排名第五以及个人淘汰赛铜牌的成绩。同年,在世界轮椅大赛射箭项目上,我获得个人铜牌的成绩。”闫卓说,后来由于射箭项目比赛规程的调整,她的级别已经没有了优势。“在自己感到彷徨的时候,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领导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参加冬季项目,在2016年11月1日我正式加入北京轮椅冰壶队。”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6月,闫卓以女队员成功率排名第一的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参加2018年韩国平昌冬残奥会的备战。集训期间,她又代表国家参加了2017年捷克轮椅冰壶公开赛,获得了第二名。训练后期队伍进行调整,最终她没有进入平昌冬残奥会的大名单当中。闫卓说:“这件事情对我的打击很大,觉得所有的付出都白费了。在我最想放弃的时候,来自团队的鼓励,最终让我走出阴霾,开始了新的征程。”

铿锵玫瑰,迎来怒放。在北京冬残奥会期间,闫卓司职一垒。“作为北京人,能够参加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并实现了卫冕,我感到特别自豪。”闫卓说。

“男冰女将”于静

摔倒了爬起来接着练

首次参加冬残奥会就能获得季军,说中国残奥冰球队是最让人“惊讶”的队伍一点也不为过。当大家关注这支队伍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都注意到,在一群热血青年中间,还有位38岁的女将,虽然她出场的时间并不多,但她却成为这支残奥冰球队中最特殊的存在。从她身上反映出的是所有中国残奥冰球队员的特质——阳光向上,热爱生活的同时热爱竞技体育。

女将参加残奥冰球项目的争夺,于静是所有参赛队中的唯一,这足见于静的决心。曾经在多项运动中有过出色表现的于静,改练冰球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能参加北京冬残奥会。36岁辞职专心备战,到38岁如愿圆梦北京,两年的时间她和比自己年轻10多岁的年轻人一起训练比赛,困难和差距是客观存在且需要正视的,但这并不是于静放弃的理由,反而激发了她不断超越自我的斗志。“平时训练中经常被撞翻,但摔倒了就爬起来接着练”,这也成了于静的追求。

从不自信到自信,这是于静投身残奥冰球之后的变化,而这也正是中国队在过去几年时间里默默发生的改变。坚定信念并且一步步走下去,总会有看到曙光的那一天,这就是体育带给他们的积极意义。既然38岁的于静都能面对和挑战这全新的一切,那么年轻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和奋斗呢?

“初生牛犊”耿焱红

17岁完成“梦幻之旅”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