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开幕式中的青年人怎样体现精气神儿?(2)

时间:2022-02-05 10:13人气:来源: 光明日报

来自北京二中初一至高三的38位同学也参与到冬奥会暖场节目中来。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与其他中小学学校的同学配合完成多个造型变换。“其中一个由二中和50中同学共同完成的菱形造型难度很大,不仅要摆出造型,还要在这造型下不断变换动作、走位。”北京二中带队老师饶伊伊介绍,这个菱形的造型在成型之前就几经修改,成型之后同学们更是训练了上百次。

暖场节目要点燃全场观众的热情,还需同学们边唱边跳。“暖场节目涉及的歌曲众多,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一起向未来》等,也有民族歌曲,还有法语、俄语等歌曲。”饶伊伊介绍,老师们在对孩子们训练时会在前面唱给孩子们听,让他们在训练中伴随音乐,自然而然记住歌词。汇文一小的张安凯同学在记词方面也有自己的诀窍,他会利用课间和休息时间随时随地背歌词。同时,他还会在爸爸送他上学的路上,通过车载音响学习外文歌。“反复听很多遍就会了。”张安凯说。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冬奥会暖场表演的学生服装都由各学校自行设计,每一套服装都代表学校的特色和内涵。以北京二中的同学们的表演服装为例,在颜色上选择了克莱因蓝上衣配白色背带裤。“克莱因蓝的颜色亮丽,能彰显出孩子们青春靓丽的风采,而且蓝白的组合与冰雪的感觉非常协调。”饶伊伊介绍,衣服做出来之后,学校发现在表演现场不够亮丽,还需在服装上增加一点亮钻和雪花的装饰。于是,学校就请参加表演的同学们自己上手。同学们自动分工,剪材料、贴装饰、学长学姐教学弟学妹操作,很快贴好了装饰。饶伊伊表示,这样的安排不仅让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了,也让他们更珍惜自己的演出服,对北京冬奥记忆也更加特别。

500只“和平鸽”扮演者

表演中每个动作

都是孩子“原创”

在开幕式上,伴随着《雪花》的音乐声起,500只由首都小学生扮演的“和平鸽”进入会场,瞬间吸引了众人目光。他们身穿传统元素服装随性而快活地摆动着身体,将中国儿童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500名扮演和平鸽的小学生分别来自首都多所小学,中关村二小的40名孩子就在其中。中关村二小带队老师郭建雲介绍,大家看到孩子们在场上表演的动作各不相同,这正是导演组的用意所在。“这个节目就希望孩子们用自己的动作表达情感,表达天真烂漫、自由快乐的一面,因此每个动作都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

孩子们自己设计动作并不是随意设计,而是在完全理解歌曲寓意前提下的设计,为了帮助孩子们“吃透”《雪花》这首歌,老师们要求孩子们写听后感,先用文字表达出对歌曲的理解。随后,孩子们要用肢体动作将自己融入到歌曲的意境中。郭建雲老师透露,他会让每个孩子在他面前认真地聆听旋律,孩子如果情不自禁地微笑了,就说明孩子懂了这首歌。由此再创作出相应的舞蹈动作。

孩子们自编出动作后,还需老师们一点一点地将动作固定化。“我们作为老师,要给孩子们抠动作,手伸出去的速度快慢如何,有没有张弛度、呼吸感。最终,将孩子们自编的动作固定下来,形成肌肉记忆。”郭建雲表示,舞蹈排练最难的就是即兴,40个孩子有40套不同的动作,需要一个一个地个性辅导,一遍一遍地反复琢磨。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节目中,导演组用上了最新“动作捕捉”系统,当孩子们走进会场后,地屏上的酷炫的动作捕捉系统配合着孩子们随机捕捉表演画面,更增加了几分富有冲击力的美感。

“我们学校参加表演的孩子平均年龄只有10岁,他们对舞台上的每个节奏、每个动作反复训练,多达成百上千次。”郭建雲说。但辛苦之后是收获,同学们都表示参加这次的冬奥会开幕式表演非常自豪,他们今后会更多地关注冬季运动项目。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责编:尹星云、高星)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