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国庆日·寄相思京报馆定制信签寄“红色”相思

时间:2021-10-05 11:01人气: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京报馆定制信签寄“红色”相思

  本报讯(记者 雷嘉)10月1日至7日,刚重新开放的京报馆旧址举办“国庆日·寄相思”活动,特别定制了鲁迅先生《莽原》周刊信签、《马克思纪念特刊》信签,游客在浏览场馆后可以提笔写下感想感言。

  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前哨,上个世纪一二十年代,《京报》和著名报人邵飘萍曾经用文字讨伐反动当局,公开出版马克思纪念特刊。这里的展陈着重展示了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历史和北京地区报业发展的源流脉络、传承和嬗变。今年“七一”前夕,位于西城区魏染胡同的京报馆旧址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修葺一新,重新开放,成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庆长假的前三天,这里迎来了参观者近400人次,绝大多数是家长带着孩子来学习和感受。大小观众游览之后都拿起笔来,在特别定制的信签上写下自己的感言。

  本次活动根据馆内展览内容定制了鲁迅先生《莽原》周刊信签、《马克思纪念特刊》信签。观众们在参观之后,缅怀新闻事业的先驱者和光荣牺牲的先烈,纷纷自取信签,写下对革命先烈想说的话,或在祖国母亲生日的日子里献上祝福的话语。一名来自昌平区的小学生在信签上抄写了“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句诗,他说:“正是因为有先烈们披荆斩棘,才有我们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在感怀先烈的同时,我们后人要继承他们的遗志,继续努力。”一位来自河北的新闻专业大学生则留言道:“吾辈必将继承新闻前辈之业,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传承新闻理想,做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的新一代新闻人。”

  华北电力大学百年雄继实践团是国庆期间预约到场参观的团体之一。他们与周边小学进行联动,制作了学习单并共同学习“百年红色报刊历程”和“邵飘萍生平事迹”。当馆内工作人员问他们为何选择京报馆时,实践团的一位大学生说:“京报馆旧址内的展陈设置丰富多彩,既可以了解百年红色报刊的发展历程,还可以更多地了解邵飘萍烈士。这里很多展览内容是我们在历史、政治课本里学过的、习题里做过的。看到课本上的历史以真实的展品形式出现在眼前时,这种震撼和感动不是课堂学习能带来的。这样的参观能激励我们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责编:鲍聪颖、高星)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