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公园“党史教室”传播红色基因

时间:2021-06-06 19:17人气:来源: 光明日报

原标题:第3版 中国世界

公园“党史教室”传播红色基因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陶然亭慈悲庵6月1日正式开放。“先驱者的奋斗——慈悲庵党的早期革命活动专题展”同时与观众见面。 本报记者 程功摄

  回望历史,这些革命旧址见证着革命先驱用青春、热血与生命书写的奋斗岁月和感人故事;展望未来,这些红色印记正在重新焕发光彩,带领市民游客铭记初心、砥砺前行。

  本报记者 叶晓彦

  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茶社内,坐进仿古木椅,品一口茗茶,茶香在唇齿间蔓延之时,仿佛回到了1919年少年中国学会的会议现场,李大钊、邓中夏、高君宇等先进知识分子正在热烈探讨马克思主义。

  陶然亭公园,慈悲庵山门前,毛泽东与辅社同仁在大槐树下的黑白合影把时光拉回到了1920年,青灰色的山墙、古朴的宝瓶门,还原了照片上的模样,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走进去,感受他们当年谈论革命事业时的慷慨激昂。

  在北京的市属公园里,中共中央香山革命纪念地(旧址)、陶然亭慈悲庵、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北京植物园“一二九”运动纪念地、颐和园益寿堂、玉渊潭公园中国少年英雄纪念碑、天坛神乐署等红色遗迹,在时光长河中如里程碑般耸立,成为市民游园新热点。

  从中山公园正门进入,沿东侧长廊曲折北行,穿过花草环绕的中式庭院、推开有些厚重的木门,略带昏暗的棕灰色调一下子把人拽进了民国时代。

  抬头看,屋顶上的梁架是典型的中式风格;低头看,地面上的老式花砖是西洋风格。中西合璧,是清末民初典型的装饰风格。人们的思想也是一样,在那时发生着激烈的碰撞。

  当时的中国,人民依旧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急于寻求先进理论的指导,改变被压迫的命运。中国先进分子对救国方案的探索,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等先进知识分子常聚于来今雨轩,参与少年中国学会、文学研究会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

  为了让这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旧址原景重现于百年后的世人眼前,中山公园花了近两年半的时间,精细修缮保护这处红色遗迹。

  修缮屋顶时,专家们发现了问题。茶社的天花板原来有吊顶,吊顶上印着敦煌飞天舞的图案。“我们觉得有点不对劲儿,这不太像清末民初的风格。”中山公园管理处研究室主任盖建中回忆,为了还原历史,专家们没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果不其然,专家们最后在角落里发现,飞天舞图案并非屋顶原件,而是后贴的贴纸。小心翼翼地将贴纸一块块揭下,才露出屋顶真容——中式梁架结构。

  在市属公园中另一处革命旧址陶然亭公园慈悲庵,公园人也在修复红色遗迹的过程中做到一丝不苟。

  建于元代的古刹慈悲庵,曾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先驱者秘密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同志就曾经与辅社同仁在这里商讨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并在慈悲庵门前的大槐树下留下一张珍贵合影。

  看照片时,人们的视线大多会集中在青年毛泽东等人物身上,但负责慈悲庵维护工作的陶然亭公园管理处基建科科长郝刚云,却把注意力聚焦在了合影背后的一个小角落——慈悲庵东配房。

  “以前这扇门装的是铁艺栏杆,虽然照片上只露了一个角,但也能看出是古典园林最典型的宝瓶门。”郝刚云说,经过专家的论证,铁艺栏杆全部拆除,更换成宝瓶门,甚至连门楣上的纹饰都高度还原。

  同样是在陶然亭慈悲庵,一张拍摄于1920年8月16日的老照片给游客展示着当年著名的“陶然亭五团体会议”场景。“我们征求文物专家的意见,根据这张照片,恢复了这间会议室的原貌。”郝刚云带着记者走进北配殿。对比这张老照片,这间旧址复原了照片上的建筑原貌。“以前这里是个吊顶,我们根据照片恢复成了人字形木结构屋顶。”郝刚云又带着记者看了看窗户,“窗户也都换成了当时的支摘窗,恢复到原来的模样。”

  修缮和维护中的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彰显了公园人对革命旧址的珍重之心。他们用工匠精神,让散落在历史名园中的红色印记重新绽放光芒。

  革命旧址不会自己开口讲故事,“党史教室”还要靠展陈“上课”。

  在香山公园,双清别墅、来青轩等八处红色遗迹是市属公园较早完成修缮的革命旧址。香山公园管理处研究室主任王柯回忆,布展前,公园查阅大量资料,多种渠道征集、购置复原的展品,大到双清别墅内毛泽东同志的办公桌、沙发、警卫处的吉普车等物,小到一根铅笔、一盒火柴等,每一件都是经过反复斟酌和比对。丽瞩楼多间房屋屋面需要红色陶瓦,他们就专门到河北和山东的市场上去找旧瓦。最终用83个单元、9495件展品的复原陈列,最大限度地恢复历史的原真性。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