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面积1136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498千米,拥有中国最美海岸线之一的秀涂-崇武海岸线……”福建省泉州市地处台湾海峡西岸,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海洋资源,是泉州市未来发展的优势所在。
近年来,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聚焦挖掘海洋资源禀赋优势,主动融入“海上福建”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向“新”求“质”:以“创新”为驱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发海洋经济新动能;以“园区”为载体,完善海洋产业集群要素,打造海洋经济发展高能级载体;以“渔港”为支点,培育渔港经济新形态新模式,建设港产城融合的高品质现代化渔港群,不断塑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海上泉州”。
培育蓝色“新动能” 打造高质量产业体系
“这个壳寡糖,原材料是哪里来的?”
“这是以海洋蟹壳为原料,经过脱钙脱蛋白及脱乙酰酶解等提取制备而成的。”
在2024年12月16日举行的福建省海洋经济科研成果展上,石狮华宝集团参展工作人员向客商推介公司的壳寡糖、壳聚糖系列产品。
“用牡蛎壳进行土壤改良,不仅能够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固碳减排,还能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是多方共赢的好举措。”在另一个展位上,来自惠安县的泉州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忠正在推介公司研发的牡蛎壳土壤调理剂。据介绍,该公司基于惠安牡蛎优势产业,在牡蛎壳收集、处理、生物调理剂研发等方面形成专业化产业链,利用牡蛎壳废弃物研发出的农业土壤调理剂,用于改善土壤酸性、降污固碳。
泉州海洋生物科技成果的纷纷亮相,是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一直以来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的生动缩影。
泉州市委书记张毅恭调研海洋经济工作(陈起拓 摄)
从谋划海洋强市建设“一张蓝图”开始,锚定“2025年基本建成海洋强市”目标,到寻找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产业链发展方式,编制《深远海养殖发展规划(2021-2030)》《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对深远海养殖、海洋药物、生物制品、健康食品、冷链物流等5大产业进行全产业链规划发展,科技创新都被视为推动泉州海洋经济弯道超车走前列的重要引擎。
泉州市市长蔡战胜参加泉州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签约暨授牌活动(张九强 摄)
“平台建设是必要支撑”,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强调,要聚焦泉州海洋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不足、国家级科创平台缺乏等短板,聚力建设一批高能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2024年12月16日上午,泉州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启用仪式在石狮举行。该研究院是由泉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海洋大学、石狮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高水平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研究院于2023年1月签约授牌并注册创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薛长湖首任院长。据了解,该研究院围绕水产育种、新型水产饲料、水产绿色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与流通开展“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立足泉州市发展优势和产业特色,开展海洋科技创新研究与成果产业化相关工作。现已建成包含功能实验室、产业化车间、海洋科技展厅等约6000平方米的科创平台,组建了40余人的产业化科研运营团队,累计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成果10项,服务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
此外,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预制菜分会落户泉州,搭建“国字号”水产预制菜交易平台;华侨大学“台湾海峡抗血栓纤溶酶基因库”、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海洋工程研发中心”的建成,有力提升了海洋生物产业综合实力;第二届福建省海洋文化论坛在泉州的成功举办,让国内知名院士专家担任泉州海洋经济产业首席专家……一批批高能级创新平台的涌现,成为了支撑泉州海洋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要“梁柱”。
借助创新平台的赋能,泉州不断深挖海洋经济潜力。一方面,推动传统渔业向远、向深、向绿方向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持续培育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向远开拓,立足泉州近海养殖资源要素不足实际,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和可持续远洋渔业,释放生产力,不断打造充实“泉海粮仓”。布局151平方公里深远海养殖区,石狮高正深远海养殖项目已完成45口深水抗风浪大网箱建造,260万尾大黄鱼已陆续上市;惠安“闽投1号”养殖平台已基本完成主船体结构建造。同时,持续拓展泉州渔业发展空间,推动石狮远洋渔业码头通过国家级验收,调度盘活海顺远洋公司20艘远洋渔船指标,推动港顺远洋公司新购置6艘印度洋捕捞渔船,提升远洋捕捞产能。
向“绿”转型,开展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全力推动“减船转产”,推动养殖结构转型升级,落地实施工厂化养殖、立体综合养殖、良种场创建等110个渔业结构优化调整重点项目,成功培育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2个、国家级水产良种场1家(全省首家)。
挖掘海洋经济新动能,除了深耕传统产业外,还需做大做强海洋新兴优势产业。经过多年努力,泉州成效不断显现。
临港产业是泉州海洋经济新兴产业的聚焦点之一,包括临港石化、临港能源等等。依托泉港、泉惠石化园区两大炼油基地,泉州拓展“油头—化身—轻纺尾”产业链,国亨、天辰、百宏等百亿级重大项目投产,中化二套乙烯项目得到国家支持。同时,泉州开展氢能、锂电产业研究,泉港区创建省级氢能产业示范试点,泉惠石化园区列入“全省锂电新能源材料生产基地”。
港口物流方面,2023年以来成功开通泉州至新加坡、马来西亚RCEP航线以及泉州—中东航线等3条外贸航线,目前泉州已开通“一带一路”外贸航线18条。2023年,外贸集装箱吞吐量9.41万标箱,同比增长12.83%。
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泉州重点支持开发船载终端设备、导航芯片和兼容北斗导航终端等海洋信息感知技术装备的研发,实施“飞通智慧海洋通讯终端”“明泰船舶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推动产品量产应用,其中飞通渔船通信设备占全国70%市场份额。
海洋文旅产业也已成为泉州海洋经济的重要抓手之一,围绕打造世界海丝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新布局百家中高端酒店,启动建设“滨海生态浪漫线”,举办“海丝·蟳埔”民俗文化节、蚶江海上泼水节、安海端午民俗文化节等特色活动,建设一批海洋特色小镇、“水乡渔村”、大型滨海旅游综合体。其中,泉州八仙过海欧乐堡景区2023年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营收超3亿元,居泉州市54家A级景区首位。
优化布局“新空间” 打造高能级支撑载体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石狮高新区的石狮市海洋生物医药园配套基础设施大厦溪渠道改线工程和配套石富路工程施工现场,自去年6月初开工以来,两个配套工程正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随着这些关键性配套工程的逐步完善,石狮市海洋生物医药园将成为吸引更多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入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为石狮市乃至泉州区域的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据统计,泉州年水产品产量110万吨,水产品加工企业250多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0家,紫菜、鱿鱼、鲍鱼、壳聚糖加工等排在全国、全省前列,拥有向海图强的企业群体。
为推动行业聚能发展,做强产业支撑,泉州积极克服渔港后方腹地不足影响,创新思路拓展渔港立体空间和后方腹地,盘活利用部分闲置土地和工业标准厂房,谋划推动海洋特色园区。其中,石狮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就是泉州规划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园集群的项目之一,以“海洋生物食品园+生物医药园”两大特色园区为抓手,推动石狮海洋食品医药新兴产业集聚成势。石狮市海洋生物食品园,引进水产加工、冷链物流、科技研发、电商服务等企事业单位,完善全产业链布局,搭建现代化海产品贸易平台,带动石狮远洋捕捞、海产品加工贸易和冷链物流等领域全面发展。石狮生物医药园规划面积1340亩,拟引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国内外高成长企业,预计到2025年,园区产值可达150亿元。
与此同时,为提升园区载体高能级,助力泉州市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高质量发展,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着力实施《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推进“1551”战略落地。即围绕打造国内先进的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研发、孵化和生产基地城市1个战略总目标;系统布局海上牧场、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海洋健康食品、初加工和预制菜5大领域;实施资源供应扩增、企业引育发展、园区孵化集聚、创新转化示范、品牌创建提升5项工程,持续增强产业发展动力源,实现产业发展规模大幅提升,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和市场拓展能力明显提升,努力建成国内先进的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研发、孵化和生产基地城市,力争2030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
包括“石狮市海洋生物医药园”在内,随着“泉港峰尾渔业文化产业园”“晋江市经济开发区海洋食品产业园”“南安洪梅预制菜产业园”“惠安县螺阳冷链科技产业园”等一批现代海洋产业园的逐渐孵化成形,将为海洋经济项目招商落地提供入驻承接载体。着力“补链、延链、扩链、强链”,重点发展海洋原料药、海洋中药、水产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服务、海洋生物科技研发、海产电商服务等领域,全面构建从产业技术研发服务、成果转化到企业孵化、生产加工、市场推广等各个环节功能,提升产业发展整体能级。
培育渔港“新业态” 打造高品质现代渔港
渔港是渔业的“策源地”,是陆海之间的“链接区”,与海洋产业链条方方面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泉州海洋渔业发达,渔船吨位马力较大,是福建省的主要渔业集散地之一。全市现有渔港24个,其中国家级中心渔港3个,一级渔港3个,大型渔港数量多、分布密集,基本形成了以中心、一级渔港为龙头,二级渔港为骨干,三级渔港为基础的渔港体系“加快渔港经济区建设是深耕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港产城融合的重要支点”,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以现有的渔港体系为依托,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出台《泉州市建设高水平现代化渔港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建设双国家级渔港经济区为路径抓手,以打造全国现代渔港管理示范区为目标,实施渔港建设“2224”战略,即:依托深沪中心渔港、祥芝中心渔港,建设2个综合渔港经济区;高标准建设晋江深沪、石狮华锦泊位2个远洋渔业港区;高规格建设晋江围头一级渔港、惠安崇武中心渔港2个对台贸易渔港;建设蟳埔渔港、浮山渔港、梅林渔港、诚峰渔港4个特色渔港。
具体举措上,坚持陆海统筹、岸海联动,实施港产城融合、渔工贸游一体化发展,以渔港为基点,推动向海一侧发展深远海养殖、建设海洋牧场,向陆一侧集聚发展精深加工、休闲渔业等产业,推进海上牧场、岸上加工、渔旅结合等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渔港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建设区域产业结构平衡、层次较高、辐射效应明显的港产城一体化沿海现代渔港经济区,实现渔港现代化、渔业产业化、产业多元化、渔区城镇化。
“泉州晋江国家级渔港经济区”便是成果之一。2023年6月2日,由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牵头策划申报的泉州晋江国家级渔港经济区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试点名单,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亿元,是历年来泉州渔业领域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最多的单体投资项目。
另外,石狮市、惠安县也已启动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创建工作。以石狮祥芝国家中心渔港为例,该渔港是福建省最大渔港之一、全国首批文明渔港。为进一步补齐渔港建设短板,2022年,祥芝国家中心渔港启动提升改造,总投资约1.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港池清淤炸礁、智慧渔港与综合管理平台、卸渔廊道、渔港基础设施建设等。经过三年的改造提升,该渔港现有码头泊位22个,可容纳1000艘渔船停靠,全港装卸能力达每年35万吨。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在提升改造渔港功能的同时,将开展“聚变”行动,聚城市空间、聚陆海多元产业、聚休闲生活、聚渔事文化体验。让渔港面貌焕然变新,集聚生活烟火,重塑生态渔港,“让港产城高度融合的沿海现代渔港走进人们的生活”。
风起帆扬,向海图强,如今的泉州争当“海上福建”排头兵,禀赋优越,多方发力,“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成型。蓝图绘就,奋斗正酣,未来的“海上泉州”将加快实现一二三产协调联动,港产城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实践之路,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注入强劲的“蓝色动能”。
作者:林锦旺 廖欣宴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蔡茂楷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农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保障“米袋子”“菜篮子”物丰价稳 多部
踏进腊月门,年味铺满集。进入1月份,年味渐浓,家家户户采办年货的热情逐渐高涨,城乡节...(53020)人阅读时间:2025-01-02中国农科院:科技支撑乡村发展,加快建
12月3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任务局主办、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科...(51421)人阅读时间:2025-01-02德惠市五台乡组织开展青年干部谈心谈话
为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专干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60119)人阅读时间:2025-01-02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 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52213)人阅读时间:2025-01-02陕西全力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1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聚焦大面积单产提升全力夺取粮食丰收新闻发布会。...(59595)人阅读时间:202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