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决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纪实(3)

时间:2021-02-25 08:18人气:来源: 新华社

从做到“六个精准”到实施“五个一批”,再到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推动了扶贫减贫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强调访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对致贫原因“把脉问诊”,找准“穷根”,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

强调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区别不同情况,运用“靶向治疗”,拔除“穷根”,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强调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紧密结合,体现了外因与内因的辩证关系;

强调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构建大扶贫格局,系统治贫,合力攻坚,展现了系统思维和整体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实现精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有力支撑。

2021年伊始,讲述福建对口帮扶宁夏故事的电视剧《山海情》叫好又叫座,掀起一股追剧热。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部署推动的重要战略决策。

1997年在宁夏扶贫时,习近平同志帮助实施了西海固山区移民,把移民村庄命名为“闽宁村”。

 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决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纪实


农民在宁夏闽宁镇双孢菇栽培示范基地采摘蘑菇(2020年3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如今,闽宁村已升级为闽宁镇。第一任村支书谢兴昌说:“当年福建专家教大家种菇,现在蘑菇是镇里一大特色产业,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利器。”

20多年间,11批183名福建挂职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2000余名支教支医支农工作队员凝心聚力,和宁夏干部群众一道久久为功,战胜贫穷。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故地,走进闽宁镇原隆村,感慨地说:“闽宁合作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这个宝贵经验可以向全国推广,做一个示范,实现共同富裕。”

 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决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纪实


这是2020年11月5日拍摄的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大制度优势。

从科学制定总体规划到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从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到上下联动、统一协调,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在实践中全面建立。

这一制度体系中,根本是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被称为“史上最高规格”的扶贫工作会。

会议期间,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印有党徽的深红色脱贫攻坚责任书上签下名字。

“这就是你们给中央立下的军令状。”习近平总书记说。

军令如山,死而无悔。

2016年2月26日,贵州省晴隆县脱贫攻坚千名干部包保帮扶誓师大会上,全县各级干部高举右拳,庄严宣誓:“脱贫攻坚,我是党员,向我看齐!”

此时,站在主席台上领誓的县委书记姜仕坤已经走到生命的极限。

一个半月后,这位曾誓言“只要还有一个晴隆人没有脱贫,我这个县委书记就不能休息”的共产党员,燃尽了生命之火。

 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决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纪实


姜仕坤(左)在贵州晴隆县长流乡与村民交流(资料照片)。2016年4月12日,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倒在了脱贫攻坚的路上。新华社发

这是一场硬仗,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

在一处处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生于斯长于斯的老支书、老党员初心不改、砥柱中流,300多万名驰援的第一书记、帮扶干部尽锐出战、不胜不归,思念故土的农民工党员、“能人”党员响应号召、返乡“参战”……

“这都是我们新时代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扶贫干部作出高度评价。

这一制度体系中,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发挥突出作用。

从北京出发,乘飞机抵达重庆,再转火车、换汽车,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路奔波来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华溪村。

 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决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纪实


这是2020年4月拍摄的位于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华溪村的中益乡小学全貌。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华溪村祖祖辈辈在山脚下的“巴掌田”耕作,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302人,当时还有8户、19人没有脱贫。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