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15)

时间:2021-10-06 17:50人气:来源: 北京人民政府网站

鼓励学校开放办学,完善公众参与学校议事、监督和意见反馈的制度和渠道,密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加强家校沟通,通过家访、家长学校、家长会、家校委员会等形式深化家校合作。推动建立家长志愿服务、家长义工等机制,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支持学校建设、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深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育人理念和方法。家校协同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加强部门协同,引导社会各界主动承担教育职责,参与学校育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十)全面深化新时代首都教育评价改革

坚持破立并举、统筹兼顾,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顽瘴痼疾,构建首都特色鲜明的科学评价机制。

1.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制定北京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针对党委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不同主体,分门别类开展评价制度改革。对市级部门和区委区政府的考核要突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教育的各项任务安排、落实“七有”“五性”教育指标、解决“接诉即办”教育突出问题等情况。坚决纠正依据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做法,把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党对教育评价工作的领导,坚决破除部门利益、本位思维,积极引导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参与教育评价改革。

2.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进一步完善入学机制,严格落实以多校划片为主,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扎实推进公民同招派位录取。稳妥推进中考改革,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完善和规范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巩固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探索开放教育注册入学和完全学分制改革。深化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推进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适度扩大直博生培养比例。

3.推动教学评价方式创新

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实施基于大数据的多维度综合性智能化评价,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思维和行为等非学业素质的综合测评,使教学评价更加全面、立体和多元。支持开发智能评价工具,开展互动性评价,保障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探索智能出题制卷和智能机考,推动考试流程重构,强化考试安全防范,降低考试组织成本。利用智能技术建立多维、精准的学生成长档案,构建个性化的综合评价体系。

4.优化教育评价实施路径

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严格控制以考试方式抽检评测学校和学生。完善评价结果运用,综合发挥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加强教师教育评价能力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强教育评价、教育测量等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培养教育评价专门人才。加强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

(十一)统筹推进首都教育发展与安全稳定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坚持师生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和强基导向,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把维护安全稳定、防范化解风险贯穿首都教育发展各领域,统筹抓好各领域的安全稳定工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保驾护航。

1.加强首都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体系建设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决守住政治安全底线。健全学校安全领域监测预警和协同处置机制,提高教育风险的发现力、研判力和处置力。深化校地协同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高校与属地党委和专业部门的安全稳定工作双向融入,形成共保校园安全强大合力。完善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强化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监测、研判和回应,同步做好依法处置、舆情引导和线下管控工作,切实防范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健全完善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体系,进一步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各区属地责任和领导班子“一岗双责”,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全面加强教育系统网络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加强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保护,不断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2.精准有效做好疫情防控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 北京人民政府网站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