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重庆强力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寻“良方” 治乡村污染之患(2)

时间:2024-01-18 16:54人气:来源: 重庆日报

  按照这个思路,2020年下半年,当地投入21万元在山岭花园居民点附近修建了一个占地30平方米的生态调控池。简单来说,通过管网将居民点生活污水集中流入到生态调控池,再经厌氧发酵等处理,15天后,经过处理后的水通过管网输送到田间地头。

  如今,通过这一模式,经过处理后的农业灌溉用水每年达1800立方米,保证了53亩蜜柚的灌溉,同时,亩均化肥用量减少了45公斤,走出了一条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子。

  除石岭村在推广这一模式外,涪陵区大木乡武陵村针对人口相对集中、暑期游客人数较多、水量波动较大的居民点也采取了这一模式。“下一步,涪陵将选择更多农村居民点推广该模式,通过低成本科学治污,将‘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访谈:垫江县长龙镇副书记、镇长黄义伦:

  农村治污应分类施策

  “由于农户居住分散、污染成因多,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亟待需要解决的两个‘短板’问题,解决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和美乡村建设的成色。”1月17日,垫江县长龙镇副书记、镇长黄义伦接受笔者采访时说。

  “然而,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理技术和模式,治理难度较大。”黄义伦说,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例,由于农户居住分散、农村人口流失等原因,在治理上不可能像场镇那样修建污水处理厂、安装污水管网等。究其原因,一是资金投入会很大;二是即便建成后,后期也不好管护。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探索多种低成本的有效治理模式。

  长龙镇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首先做到了分类施策,充分考虑高山、丘陵、平坝等不同地理地势条件,以及农户聚居程度等因素,采取集中治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循环相结合、达标排放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城镇周边1公里内的村社采用纳管模式,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在200户或500人以上的聚居点采取达标排放模式,建设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在消纳土地充足区域,则结合农业生产采用资源化利用模式,实现生活污水的变废为宝。

  其次是不简单片面追求先进处理技术、达标治理效果,而是充分考虑建设成本、后期运维成本等。比如在推进农村改厕时,将改厕与污水的资源化利用相结合,利用三格式化粪池对黑水和灰水进行收集和沉淀处理,并鼓励农户将有效处理的污水用于旱地、林地、菜地、果园等农业灌溉。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重庆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