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湖南省土著鱼类保育获重大突破

时间:2023-07-24 17:51人气:来源: 湖南日报

  笔者7月21日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申报的洞庭湖特色土著鱼类保育中心建设项目列入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我省土著鱼类将获得更好保护,一些鱼儿还将游出“深水区”,“游”上百姓的餐桌,迈向保种与开发的良性循环。  

  据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湖南共有土著鱼类218种。其中,湘华鲮、稀有白甲鱼、小口白甲鱼、刺鲃、胭脂鱼、鳤、鳡、瓦氏黄颡鱼为重要土著鱼类。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湖南土著鱼类资源量一度下降。 

  为保护土著鱼类,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历经20多年不懈攻关,摸索出“驯养—繁殖—养殖”成套技术,取得一系列成果:湘华鲮等12种特色土著鱼类突破人工繁育难题;湘华鲮、刺鲃、稀有白甲鱼等实现规模化繁育。 

  7月19日,省农业农村厅在怀化召开特色土著鱼类驯养繁育与开发利用现场评议会。笔者在现场看到,湘华鲮、刺鲃等土著鱼亲本在池中游动觅食,不同规格的苗种都很活跃。 

  从沅水捕捞的原种湘华鲮,去年产的小苗已长到13厘米左右;3年龄的湘华鲮外形像青鱼,体重平均达到750克。“尽管生长缓慢,但养殖湘华鲮仍然利润可观。”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所长谢仲桂介绍,湘华鲮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每条饲养成本50元左右,养到1公斤左右即可上市,目前市场上每公斤售价达240元。 

  专家评议认为,湘华鲮、稀有白甲鱼、刺鲃规模化繁育获得重大进展。湘华鲮累计繁育苗种1085万尾、稀有白甲鱼21.4万尾、刺鲃36.5万尾,种群规模不断扩大,达到产业化应用水平。土著鱼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留住“舌尖上的美味”,意义十分重大。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湖南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