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农学院专家助力科技富农——田间地头“问诊开方”

时间:2023-02-07 14:51人气:来源: 天津日报

  “看这芽子已经开始萌动了,要注意保湿,别再剪枝了,以免伤了枝干、输送不了营养……”近日,笔者走进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丁家瞿阝村村民吴利军的葡萄大棚时,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教授田淑芬正跟吴利军讲解着葡萄生产田间管理的注意事项。虽然尚在寒假,但为助农春耕,田淑芬新春伊始便忙碌起来,带着团队创新完成的“设施低产葡萄园高光效树形省力化轻简技术研究”成果,深入田间地头,现场“问诊开方”。 

  专家讲得仔细,农户听得认真。“以前种葡萄只想着提高收成,一种就是好几行,栽培过密导致见光不足、易生病虫害,产出的果实不仅小,而且串型也不美观,品质上不去,收入受影响。现在用田教授教的方法改良葡萄架,别看就留了这一株,种出来的葡萄穗形整齐、颗粒饱满、色香味俱全,亩产1000多公斤。虽然产量控制在过去的一半,但7月底就能上市,比传统露地种植提早一个月,一公斤能卖到24元,价格是过去的2倍多。采用标准化管理,还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人力!”吴利军打算今年开始将自己7个大棚的葡萄都提升改造成适合标准化管理的高光效树形,带动更多村民提质增效、增收致富。 

  “您放心吧,只要按科学的标准化种植方式,今年咱还能丰产丰收。3月我就开办关于春季种植管理的培训,面对面给种植户答疑解惑,您也来听听吧。”田淑芬邀请道。“好嘞,一定去!现在遇上涉及葡萄的问题,大伙儿都相信田教授……”吴利军爽快应下。 

  11时许,在武清区金锅生态园的温室大棚,一根根采用限域栽培的葡萄蔓迎着阳光爬满了架子。“再有半个月葡萄就萌芽了,萌芽时期最需要水分,要一天浇两次水……”听着田淑芬的建议,生态园总经理王秋祥连忙记了下来。 

  王秋祥告诉笔者,生态园内200多个大棚全都采用高光效树形的设施种植葡萄,改造后留株数仅为改造前的10%,修剪和疏花疏果等用工量每年节省80%以上,灌水、化肥与农药用量下降80%,生产成本下降80%,有效提高葡萄质量的同时减少了夏季修剪和病虫害发生,精品果率达95%以上。“咱种设施葡萄求的就是优质、高效益。葡萄每年6月10日左右上市,一公斤能卖五六十元。每到葡萄丰收的时节,前来采摘的游客源源不断。”王秋祥说。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天津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