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无人农场“耕种管收”不求人

时间:2022-02-23 16:08人气:来源: 安徽日报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的“无人农场”进入春耕时段。近日,记者来到“无人农场”,与印象中热闹的春耕景象不同,看不到忙碌的农民,只有麦田里呼啸而过的无人植保机和正在作业的自动灌溉系统。 

  安装电池、倒入除草剂、轻按操作手柄,农场工作人员一番熟练操作,无人植保机便原地升空,向着麦田飞去。 

  “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装药,一台无人机一天就能喷施农药2000亩。”正在“指挥”无人机喷洒除草剂的焦道锋对记者说,过去打除草剂靠人力,一个人一天最多打十几亩地,无人机的效率提升了上百倍。 

  “无人农场”的高效率不止于此。“无人农场”负责人焦瑞打开“智能灌溉”手机App,在屏幕上轻轻一点,不远处的两排自动灌溉系统喷头便开始喷出水来。 

  “只要一部手机,无论在哪里,我随时都可以打开自动灌溉系统来浇水。”焦瑞说,“智能灌溉”手机App可以远程控制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操作它,除了可以浇水,还能对农作物追施化肥。 

  打开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控制柜,肥料流量、注肥经过时间、搅拌经过时间等参数一一呈现。焦瑞介绍说,这些参数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主设定。将肥料倒入搅拌罐,系统会自动完成搅拌、喷施。 

  精准作业,是“无人农场”的另一优点。目前正是小麦快速生长期,需要追施氮肥。“无人农场”的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摆脱了过去靠天等雨追肥的局限,直接把氮肥由固体颗粒变成更易吸收的水溶物,精准“浇灌”小麦根部。 

  “‘无人农场’有3套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每天可施肥、浇水150亩左右,两天就能完成整个农场的追肥作业。”焦瑞告诉记者,每亩小麦所需氮肥由过去的15公斤降到了7公斤左右,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 

  “无人农场”目前拥有无人植保机20多台、无人收割机1台、无人播种机1台,以及地下智能灌溉系统、病虫害监测系统、水肥预警监测系统等。借助“无人农场智慧平台”,农场工作人员可以及时了解田间土壤、空气温度与湿度等信息,不需要再跑到地里查看,便于及时有效地开展春耕。 

  科技支撑“无人农场”,科技型农民在这里大展身手。“既懂农业机械,又能玩转智能设备操控,把农民从农田里解放出来,由台前走到幕后。”亳州市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说,谯城区“无人农场”通过后台的智能农业大脑分析,农作物“耕种管收”都能通过无人机械来完成,改变了过去依靠人工经验种地的模式。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