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红薯老产区迎来新“薯”光(2)

时间:2021-11-15 14:23人气: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河南省农科院加工所杨慧介绍说,祥符区当地种植的主要是鲜食型,由于集中种植,并不愁卖,但如果能够运用好贮藏,拉长销售时间,产品售价会更高,效益也会更好。

  从地头售卖到贮藏,需要科技“加持”,杨慧说:“鲜食型红薯不易贮藏,对冷库的温度、湿度要求都比较高。”

  为此,河南省农科院加工所在当地冷库建设中,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龙海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高标准冷库。

  从种植到贮藏,河南省农科院院县共建项目的实施,给祥符区红薯产业发展既打上了防疫针,也注入了强心针。

  三产融合小红薯的增值之路

  10月21日,在祥符区海龙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加工车间里,周边的村民早早就来干活了,村民王真真熟练地开箱、铺袋、挑选、装箱、打包,她说:“俺这是计件工资,我一天能挣200多元嘞。”

  在车间另一边的自动化生产线上,传送带上纸箱一个个传来,十几个村民密切配合,分选、套袋、包装,随着机器尾部自动封箱装置的“刺啦”一声,整箱的红薯就包装好了,贴上快递单,就将发往全国各地。

  该合作社理事长吴龙海介绍,车间的产品主要是走网络渠道销售,根据各个电商平台的要求,会采取不同的包装,近几年流行的直播带货,让红薯越卖越火。

  “每天能发出1万单红薯。”吴龙海指着箱子上的快递单说,“有陕西、广西、黑龙江……订单几乎遍布全国所有省份。”

  地头销售,红薯每斤1元多,但通过加工、包装后,每斤售价是5元。为此,该合作社在祥符区设立了11个收购点,建成了3000平方米的电商车间,还专门建设了一座仓容8000吨的冷库。

  “多亏了院县共建和专家的支持,合作社迎来了新发展。”吴龙海说。

  院县共建为祥符区建立起一套贯穿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的全产业链技术支撑体系,一项项科技成果的加速落地,打开了“转化一批成果、致富一方百姓、带动一方发展”新局面。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