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以科技支撑 助乡村振兴

时间:2021-11-08 14:25人气:来源: 河南日报

  在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花生专项等支持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以优质花生新品种为基础,以规模化种植为抓手,以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为引领,通过科技支撑浚县“善堂花生”高质量发展。作为豫北高油酸花生种植主产区,2021年善堂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达十万亩,成为全国高油酸花生规模化种植的典范,该地花生产业的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迅速发展,“善堂花生”品牌逐渐深入人心。

  正值花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河南大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雨天气,浚县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县市之一。幸运的是,河南省农科院从品种、技术、人才等方面大力支持“善堂花生”的发展,持续大面积推广示范耐涝性强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豫花37号和宽幅起垄种植技术,在暴雨灾害中发挥了显著抗灾优势。暴雨过后,省农科院专家组第一时间赶到善堂镇,进行灾后技术指导,力保丰收促发展。

  金秋十月,走在浚县善堂镇的花生田地里,刚挖掘出的花生尽入眼底,种植户们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在浚县产业集聚区50万吨花生仓储物流园里,一袋袋花生通过现代化生产线打包成袋,通过物流网络,“飞往”全国各地,奏响了一曲曲丰收乐章,这是对科技赋能“善堂花生”的最好礼赞。

  科技赋能促丰收

  善堂镇地处华北平原黄河故道,位于浚县、滑县、内黄三县交界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上世纪90年代,这里曾经是河南省重要的花生种植和集散地,“善堂花生”畅销全国,甚至远销国外。然而,由于花生品种杂乱老化,标准化程度低,规模效益差,收益逐年降低,“善堂花生”渐渐淡出大众视野。

  2018年开始,河南省农科院与河南丰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在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河南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支持下,开启了科技助力品牌创建之路。短短四年时间,“善堂花生”正在创造新的辉煌。

  今年汛期以来,河南省普降中到大雨,局部出现暴雨、大暴雨,多地降水量打破历史纪录,浚县等地还是暴雨重灾区,长时间的大量降雨造成部分花生田间积水,给“善堂花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为降低汛情给花生生产带来的损失,河南省农科院花生团队成立了花生涝灾应对专家组,及时了解花生受灾情况,科学研判汛情,并制定了《花生涝灾应对技术措施》。暴雨刚过,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臧秀旺带领花生团队赶赴浚县调研花生受灾情况,根据受害程度,对花生灾后补救、排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进行分类技术指导。

  紧接着,新冠肺炎疫情袭击河南郑州。在疫情汛情双重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下,河南省农科院花生团队专家通过云上问诊、直播连线、农科大讲坛等形式,对“善堂花生”灾后恢复生产进行具体指导。在河南省农科院的技术帮扶下,“善堂花生”逆势生长,实现丰产丰收,为当地花生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10月25日,刚刚收获高油酸花生的善堂镇陈村村民陈志伟特别高兴,“刚下过雨那会,地里积水足足有十多公分高,当时感觉收成无望了,没承想,亩产850斤,产量跟去年基本持平,每亩净收益1500元。”

  在浚县善堂,实现丰产丰收的案例还有很多。浚县丰盛农业种植合作社是善堂本地最大的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土地6万亩,已经连续4年种植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在当地影响力很大。该合作社负责人柳存旺告诉笔者,今年除了个别排水困难地块长时间被水浸泡减产严重外,大多地块产量基本上跟去年持平,尤其是种植豫花37号等高油酸花生品种的社员,由于其抗涝性强,对产量影响不大。而一些散户种植的比较杂的小品种,今年大约减产一半。

  “好品种配合好管理才能获得好产量,最终带来好收益。”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臧秀旺说,豫花37号等高油酸花生品种本身耐涝性强,配合宽幅起垄种植技术,在今年遭遇强降雨天气条件下,优势表现突出。

  优良品种是前提

  “若要产品好,品种很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一语中的。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子不好,产量就难以保障,品质更无从谈起。

  9月4日,专家组来到善堂镇杨梁村、宋庄、齐小寨、郭小寨等地,对豫花37号示范田进行实地测产,万亩示范方平均亩产452.79kg。专家组一致认为,豫花37号抗病性好、结实性强,配套高效种植技术先进实用,建议加大推广力度。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