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凉州区:高标准农田压实“河西粮仓”

时间:2021-09-22 16:35人气: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凉州区:高标准农田压实“河西粮仓”

  凉州区第一期高标准农田种植的玉米。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欧阳文全 摄

  武威市凉州区是全国产粮大区,一直以来,土地碎片化、土地被撂荒、地表水供水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该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今年以来,凉州区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粮食产能,倾力打造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试点示范区。

  先行先试连片打造

  初秋时节,金菊吐蕊。在凉州区西营镇S308线沿途,整片整片的绿色玉米大田展现在眼前,一人多高的玉米在秋风的吹拂下轻轻摆动着腰肢。

  “这一片片玉米大田是今年凉州区实施的第一期高标准农田。”凉州区农业项目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刘鸿说,凉州区耕地总面积146.76万亩,在耕地布局上沿山、沿川、沿沙的特征十分明显,存在沿山片区地势落差大、土地碎片化、地表水供水不稳定,沿沙片区渠系配套不完善、产业基础薄弱,沿川片区特色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

  今年,凉州区争取了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第一期在沿山片区西营镇、松树镇的双庄村、松树村等14个村先行试点,按照“整镇整村推进、集中连片打造”的原则,打破镇村组界限,投资1.04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47万亩,全力打造规模连片、特色鲜明的沿山产业带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剩余11.5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9月底开工建设,2022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今年开春后,我们对第一期试点的土地进行改良,土地平整后种植了大田玉米进行土壤熟化,明年、后年就可以种植蔬菜。这个区域温差大,病虫害少、日照充足,种出的蔬菜品质好,我们计划通过种植经济作物来带动S308沿线的产业发展。”刘鸿说。

  土地实现小田变大田

  “以前村民的地比较分散,这里一块,那里一块,耕种不方便,机械化操作难度大,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收益不高,所以有的地被撂荒了。今年我们通过打造高标准农田,对土地进行流转,项目区耕地已全部流转并交由凉州区金希望农业发展公司统一经营,改变了过去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方式。”凉州区西营镇镇长柯成才说,西营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11个行政村,72个村民小组2826户,规划面积3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63%。按照“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的要求,因地制宜,做到了地块最大化。

  柯成才告诉记者,在打造高标准农田的过程中,地块平整要先将熟土剥离,底层平整后,再覆盖熟土,以最大限度保护耕作层。土地平整后,统一深松,采取物理、化学、生物措施,提升土壤肥力,保证当年收益。

  通过平整土地,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村将新增10%的耕地,这些耕地被纳入村级资产管理。

  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凉州区同步配建了调蓄水池20座,配备了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实现了水肥一体高效化,有效解决了季节性缺水问题,保障了农田建设最大程度发挥效益。项目区玉米亩均约节水160立方米、节肥11.5公斤、节省人工费160元,增产增收180元,扣除滴管带费用150元,亩均节本增效280元,达到了节水节肥节劳增效的目的。

  “我们镇很多村子的土地都是老人在种,年轻人大部分在外地打工,今年打造高标准农田,这种模式深受老百姓欢迎,对于他们来说 ,每年有土地流转费,而且可以在家门口务工,既照顾了家庭,又解决了就业问题。”柯成才说。

  打造凉州模式高标准农田

  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项目的实施,为凉州区完善农业产业机制带来了强有力的政策机遇,在“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经营能力、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生产关系”等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实现了“解决土地碎片化、整治撂荒土地、增加耕地面积、发展节水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举五得”多赢目标。

  “凉州区在打造高标准农田过程中,按照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的方式,成立了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将农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与区属国有企业签订流转合同,引进种植企业签订生产经营合同,种植企业通过平田整地、配套基础设施、集中连片种植,实现了生产规模化。”刘鸿说,凉州区第一期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时间短、任务重、项目建设标准高的形势下,抢时间、抓进度、保质量、聚合力,圆满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彰显了“凉州速度”,树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凉州模式”。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