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保水富民 密云的生态双赢实践

时间:2021-08-19 10:29人气:来源: 北京商报

  地处首都东北的密云区有“京师锁钥”之称。该区三面群山环绕,古长城绵延在峰峦之上;宛如碧玉镶嵌在峻岭间,密云水库坐落于区域中央。50年来的退耕搬迁保水路,作为首都重要的饮用水源基地和生态涵养区,密云区不只有净水净土,更寻求着生态富民双赢。记者在走访时看到,实验性的林下种植、绿色农产品的创新加工以及嫁接文旅的特色产业,都围绕着碧波万顷闪烁光彩。

  智能“保水” 394个摄像头全覆盖

  自4月30日起为期一个月,潮白河生态补水实现了北京市境内全流域有水全河道有水,同时回补地下水,藏水于地。润物无声,密云水库滋养着京华。

  公开资料显示,密云水库坐落在密云区中部燕山脚下,距离北京市区80公里。主要水源为发源于河北省的潮河、白河。库区总面积224平方公里,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是北京最主要的地表饮用水源。

  在眼下所见的一汪碧水之前,水泥厂、化工厂、游乐场等曾经都在此处发挥光热。自1999年密云被定为“首都水源区”之后,相关企业关停退出。十年后密云被定为“生态涵养发展区”,保水成为首要政治责任。2015年南水入库,密云水库担当起首都水资源战略储备和调蓄南水北调来水的任务。

  记者获悉,今年,为进一步提升“保水”的科技含量,有394个摄像头覆盖密云水库,搭建起全新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此次安装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广播对讲2个应用系统、1个综合管控平台,并设置了1个总控中心和8个分平台,是密云水库重要的保水科技设施。”据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人宇兴评介绍,密云水库最大水域面积188平方公里,驾驶执法船巡视一遍需要2个小时以上。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借助390余个摄像头,可以实现对水库周边的监控全覆盖。”宇兴评说,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可以实现智能识别、库区防火、广播、警告劝离、违法取证等功能,当出现破坏库区环境的可疑对象时,总控中心工作人员可以立即把情况反馈给8个分平台,与区公安分局图像中心实现联网,提高处置违法行为的效率。

  这394个摄像头主要安装在以前重要的垂钓位置、进出水库卡口、近水的村庄和单位、围网周边的重要道路等,具备“喊话”功能和人脸识别、车牌号识别等技术。其中,位于库中制高点的荞庄岛和山安口安装了2个360度全景摄像头,不仅阴雨、雾霾天气可以感应到库面上的活动,就连夜间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据悉,该系统试运行至今,已发现违法行为并立案近80起。

  林下种植 增加农产品多样供给

  严守一捧净水背后,是密云地区长达50年的退耕搬迁的保水历程。说不尽的是当地村民的乡愁与奉献情怀。

  据密云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修建和保护水库,自1958年至2003年,密云进行了大规模搬迁三次,小规模搬迁七次,共搬迁村庄102个,移民16010户,迁出人口69346人。

  修建水库占用大量耕地,曾使得密云由一个种粮大县变为缺粮县。改善村民低收入,保水与富民“两不误”,成为密云长期面对的难题。

  锥峰山脚下、清水河畔的苍术会村给出了一份脱低转型的答卷。沿村中行走时可以看到,大片果树、栗子树林下隐藏着排列整齐的木耳菌棒,河水浇灌下,新鲜的木耳悄然生长。据苍术会村党支部书记蔺占军介绍,2016年苍术会村被定为低收入村,全村低收入户348户,699人;2018年在市农业农村局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苍术会村依托地域优势,结合林下空地大量闲置的特点开始实验性地种植林下木耳。

  “苍术会村有大量的栗子树,栗子成熟、采摘期为每年9月,林下木耳种植到采摘的时间为3月至7月,二者不仅相安无碍,还能节省耕地、提高林地使用效率、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蔺占军拿起脚下的菌棒介绍道。

  实验性的林下种植成果显著。数字显示,2019年苍术会村的木耳种植面积从原来的试种20亩增加到150亩,总产量达到7万斤左右,产值300万元,惠及潮岭子、河北、南沟等8个生产队的78户低收入户,户均增收3万多元。当年,全村低收入户便依靠种植木耳实现了脱低摘帽。

  新品种的种植也被提上了日程,蔺占军透露,今年苍术会村将试种30亩赤松茸,预计年产可达15万斤,预计年收入100万元左右。

  脱低更要致富。谈及下一步规划,蔺占军介绍:“将通过产销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果品质量,拓展药材种植产业;开展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利用四十八烈士墓与闲置农宅,打造红色旅游产业。通过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吸收带动脱低边缘户,巩固脱低成果。”

  村企结对 助“空心村”脱低

  记者在走访时看到,在密云,即便是自然条件较差、“靠天吃饭”的下栅子村,也在“一企一村”的结对帮扶模式中,孵化形成了特色民宿。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