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北京通州:脱低迈进“幸福路”(2)

时间:2021-08-18 11:26人气:来源: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村子西北角有座农业园,由12座春秋大棚和两座四季暖棚组成。记者采访时,5座大棚种着黄瓜,两座大棚种着西红柿,还有一座大棚种的是尖椒和柿子椒。黄瓜已经接连收获几茬,西红柿正是丰产的时候,一嘟噜一嘟噜连红带绿的果实圆滚滚的格外喜人。68岁的车志强和李玉荣夫妇一个在棚里摘西红柿,一个在大田里浇玉米。和他们一起劳作的,共有十二三个人,都是本村村民。“园子刚弄的时候,我们就在这儿干上了。种了一辈子地,干别的也不会。”车志强和爱人每天在地里工作6个小时,各挣90元,一个月下来拿到手的能有5000多元。到年底,合作社还会给社员发补贴,“按照入社的土地计算,一亩地给2000元,一年下来得有六七万元。”

  村党支部书记李森说,现在负责打理园子的都是庄稼老把式,种地好手,“对土地特别有感情”。在园子里担任技术指导的车志强早先在镇农科站工作,搞了40多年的农业。老爷子从春天种菠菜、小白菜开始,一直盯到12月底萝卜卖完,刮风下雨都往棚里钻,别提多敬业了。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以土地使用权折价入社,促进村民增收致富。村民按照“带地入股、保底分红”的原则加入合作社,每年享有每亩1000元的保底收入,而且年底还可获得合作社收益的二次分红。另外,在合作社中参与劳动的村民每天可获得90元的劳务费。

  帮扶企业还聘请专业设计人员参与村庄规划建设。同时,建设大棚,购买优质农作物种子,聘请专家指导产业种植,并支付村民劳务费用。产出的农作物再由公司统一回购、销售,确保了村民分红的可持续性。以劳动增收一项为例,参与的村民平均每人每年可增收9000元。

  “过去村集体没什么像样的产业,现在农业园建起来,大棚蔬菜种起来,盼了这么多年的脱低致富梦圆,所以大伙儿给合作社起名为‘梦田园’。”李森说,有了合作社,村民有了保底收入,有时间还能干农活增加收益,一举多得。

  如今的车屯村,空地变基地、散地变大棚、荒地变文化广场,仅2019年,车屯村种植有萝卜、黄瓜、西红柿、韭菜、柿子椒、豇豆、羊角蜜、博阳9号、花生、玉米及加工后的五谷杂粮等农产品,吸引村内低收入村民参与务农劳动实现增收,平均每人年增收就在22500元左右。这两年,方恒集团又帮助积极打通销售平台,助力车屯村果蔬畅销,回购合作社精品黄瓜、西红柿、萝卜、羊角蜜等农产品7万余斤,五谷杂粮1.3万斤,为车屯村增收22万元左右。

  村内38户低收入户全部摘帽。虽然帮扶任务即将结束,但企业还将持续关注车屯村的发展,结合车屯村美丽乡村规划、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耿楼村

  住上宽敞房子 有了稳定工作

  “没有党的好政策,俺也住不上这宽敞明亮的砖瓦房。”耿楼村村民王春堂今年67岁,前几年两场大手术,花了家里大量积蓄,术后身体状况下降,无法再从事体力劳动,收入锐减。正当一筹莫展之际,温暖的关怀及时送上门。

  “村里找到我把家里6亩地进行了流转,解决部分收入,又给我找了‘林地巡视员’的工作,每天能拿到120块钱。这么算下来,一年收入能有4万。”王春堂说,在村、镇的帮助下,他家还通过危房改造住上了新房,再加上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政策,让他家脱离了低收入户的身份。

  耿楼村经济相对落后,2016年被确定为低收入村。2017年,村内提出“土地流转整合”发展思路,使分散的土地集中规划。这不仅点燃了村民的就业增收梦,同时也为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三年多的时间,耿楼村陆续盖起一座座农业大棚。该村合作社现在有春秋棚50栋,温室大棚65栋,春季种草莓、夏季种蔬菜,现在每天能产四五百斤西红柿。去年疫情严重时也不间断供货,更为村里的低收入户解决了收入问题。村里还请回了本村的“能人”——在外搞建筑、事业有成的村民韩国华,凭借他多年在外打拼的经验与魄力,带动村民脱低致富。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