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平安沙沟乡:从树尔湾到“富尔湾”

时间:2021-07-28 11:12人气:来源: 海东日报

  “绿水青山的沙沟乡,如今变了个模样。生活过成了蜜罐子,走的是脱贫的路子。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把百姓再领导上千年万年……”这是海东市平安区沙沟回族乡本土花儿歌手张万芳的一首新歌《绿水青山的沙沟乡》,表达了她对家乡近年来变化的感慨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无比敬仰和赞叹。

  盛夏时节,走进沙沟乡树尔湾村,一幅美丽新村画卷呈现眼前:一排排砖混院落代替了昔日的土木房,宽敞的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的门前,树荫下老人们正在纳凉寒暄,广场和巷道里小轿车整齐停放着……

  沙沟乡树尔湾村有801户3549人,是个回汉混居村,但汉族群众只占了9%。听老人们说,在上世纪70年代,大部分村都解决不了温饱问题,还在忍饥挨饿的时候,当地就流行这样一句土话形容这个村,“树尔湾,富尔湾,清汤喝着肚儿圆。”说明这个村比其他村先解决了温饱问题。

  近些年,村里回汉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引领,使树尔湾村成了全区闻名的“富尔湾”村,2020年底,人均年收入达12348元,百姓的生活真正富了起来。

  “油轮经济”起了家

  上世纪90年代,树尔湾村群众纷纷在村里开起了榨油坊。短短两三年的时间,村里的小型榨油作坊达到了150多家,许多村民就是靠加工菜籽油走上了致富路。

  因为油质纯正、色香味醇,“沙沟油”畅销一时,靠着地道的口味和可靠的质量,树尔湾村的菜籽油不仅畅销周边乡镇,而且走向了甘肃、陕西等省外市场。村里很多人靠“油”起了家,树尔湾村的经济也被冠以“油轮经济”的名号,“芳谱”牌菜籽油至今仍生机勃勃,不断壮大。

  1996年,胡锦涛视察树尔湾村时的一番话使全村人倍受鼓舞。他说,要把村党支部的自身建设搞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要把觉悟高、乐意为群众办实事、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青年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就这样,通过榨油积累原始资金,村民们捞到了致富的第一桶金。

  村民许正存说:“这几年村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和村干部的带头引领,村民之间的互帮互带是分不开的。上世纪90年代,在树尔湾村村干部的引导下,很多村民靠加工清油走上了致富路,一个个腰包鼓了不少。”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帮助其他村民致富的这种“传、帮、带”发展模式,在树尔湾村成了一种风尚。目前,树尔湾村仍有数百名村民被吸纳到同村村民开办的企业里,不少人进了管理层。

  “拉面产业”开新局

  拉面产业是树尔湾村的第二产业,目前在全国有200多家拉面经营户。

  马银和贾生录是“拉面大军”中的一员,目前他们已经注册成立了餐饮公司,创立了自己的品牌。马银拥有80多家“小西湖拉面”连锁店。贾生录拥有8家“青盛宫拉面”连锁店。

  “过去我们那种家庭作坊式的拉面馆一年也能挣点钱,但随着城市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路一定会越走越窄,必须要转型发展提档升级,走品牌化或是连锁经营的路子。”马银说。

  作为树尔湾村一批批出去闯荡的“拉面人”中的一员,贾生录见证了拉面产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过程,他对“这碗面”有着一份独特的情感。谈及青海拉面如何提档升级创品牌,贾生录说:“希望通过政府和所有拉面人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青海拉面能够成为与兰州拉面、加州牛肉面一样响亮的品牌,让更多人在拉面经济中实现就业增收。”

  像马银、贾生录这样靠一碗面发家致富的人在树尔湾村还有很多,他们让一碗拉面拉出“脱贫经济”和“致富经济”,开创了百姓美好生活的新局面。

  近年来,树尔湾村在发展菜籽油经济和拉面经济的同时,部分村民又改变发展思路,从运输、餐饮、住宿、房地产、冶炼、养殖等多行业涉足,现如今,树尔湾村已有房地产业、餐饮业、加工业等为代表的7家上亿资产的企业和10多个资产上千万的“小老板”。2018年以来,树尔湾村党支部连续三年被沙沟乡党委评为优秀党支部;2021年,树尔湾村又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如今,树尔湾村正踏着乡村振兴的步伐,凝心聚力,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迈进,一幅幅美丽宜居宜游的小康生活画卷正在树尔湾村徐徐展开。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