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披荆斩棘 圆梦小康——吉林省脱贫攻坚述评

时间:2021-07-05 10:24人气:来源: 吉林日报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几代中国人的梦想,终于成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义无反顾肩负起引领中国人民摆脱贫困的重任担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闻令而动、合力攻坚,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015年夏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留下了殷殷嘱托:“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

  航向既定,破浪前行。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吉林省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扛责在肩、尽锐出战,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全省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7个省定贫困县全部摘帽,148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7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被国务院通报表扬,连续获得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吉林省委、省政府践行了“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庄严承诺,全省上下书写了一份摆脱绝对贫困、走进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的亮丽答卷。

  ■吃不愁、穿不愁,群众生活有保障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绝不让一个人掉队。”吉林人立下愚公志,誓圆小康梦。

  然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不留“死角”、找准“路子”,吉林省将脱贫工作从“点”扩大到“面”,瞄准西部干旱盐碱沙化地区和东部高寒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春风化雨,原本贫瘠的土地,萌发出新的生机。

  地处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是省内深度贫困县之一,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让百姓住进好房子不仅是贫困群众的心中所盼,更是当地政府的工作目标。

  风停了,雨住了,太阳慢慢地照射出屡屡光亮,洒在了通榆县乌兰花镇乌兰花村。于是,白的墙、红的瓦、绿的树、粉的花,格外亮丽。

  “欢迎欢迎,快到屋里来!”村民代桂荣站在家门口笑盈盈地迎接记者。在她身后,掩在庭院绿意葱葱之中的,是一幢崭新的砖瓦房。

  “这岂止是砖瓦房,更是我们的‘暖心房’。”曾经饱受危房困扰的代桂荣如今美滋滋的,“现在外面风再猛、雨再大,我这心里也安稳着呢。”

  改的是危房,暖的是民心。

  笑容挂在老人的脸上,幸福埋在脱贫户的心里。

  初夏刚过,微风不燥。从和龙市南坪镇柳洞村村口放眼望去,一栋栋白墙蓝瓦的房屋分布在道路两侧,墙上画着一幅幅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图画,一派幸福的美丽乡村景象跃然眼前。

  院子是清一色的木栅栏,水泥路在院子前后延伸出去,路边石头砌成的花坛里,一棵棵小树迎着暖暖的风摇曳着。这个边境线上的朝鲜族小山村在静谧、祥和中展现出勃勃生机。

  作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整村易地搬迁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的老柳洞村,房子破旧,住起来也不舒坦。新房建好后,我们拿着锅碗瓢盆就搬进来了。现在,环境好,房子好,住得是真舒心。”提起切切实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村民们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易地搬迁前,柳洞村7个自然屯分布在15公里的公路沿线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薄弱,再加上自然环境恶劣,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2016年末,柳洞村整村实施了易地搬迁,新建56栋房子,村民们在新家里开始了崭新生活。

  搬进新房,喝上干净水,看病、求学无忧……全省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全部实现,自我发展能力稳步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而这一切,自然离不开广大扶贫干部的辛勤付出。

  回首来路,全省2824支工作队、9052名驻村干部、10万名包保帮扶干部奋战最前线,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以热血赴使命,用行动践诺言,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披肝沥胆、战天斗地、建功立业,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百姓的“幸福指数”。

  ■产业兴、日子旺,百姓齐唱“致富经”

  基本生活有保障并不是扶贫工作的终点,能让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富起来才是彻底摆脱贫困的“法宝”。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