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宁强县南坝村:山岚萦绕幸福来

时间:2021-06-16 01:08人气:来源: 陕西日报

  从宁强县青木川景区出发,沿着103省道西行约3公里,一座古色古香的城楼便映入人们的眼帘。城楼中央书写着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西秦关。城楼左右两侧分别写着:襟陇、带蜀。从城楼向西再走100米左右,写着四川界的蓝色路牌就清晰可见了。

  这里是位于宁强县青木川镇的南坝村,是陕西的最西端。63岁的杨光华在西秦关附近已住了多年,随着一辆辆旅游大巴从他家门口驶过,边城的繁华与热闹尽收眼底。

  尤其是这两年,青木川镇政府在西秦关旁新建了一个雄鸡打鸣的巨大雕塑,其基座上书“鸡鸣三省·传奇古镇”,令这里成为陕甘川毗邻地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重要节假日,附近村民会带着自家土特产赶来,使这里俨然成为一个新兴的小市场。

  在2017年11月全省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本报记者曾来到这里,挖掘党的十九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生动故事。转眼4年过去了,曾经的“极地村”有何新变化?整村脱贫后,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又有何新举措?6月3日至5日,本报记者再次来到南坝村,从一山一水、一人一事中感受南坝村的新气象。

  巴山自有脱贫方

  6月4日上午,49岁的脱贫群众杨光林像往常一样去山上照看养的中蜂。他骑着摩托从村上的集中安置点出发,穿过一段山路,只需四五分钟,就到了集中放置蜂箱的地方。“借着脱贫攻坚的好政策,2017年我从山上搬了下来,孩子上学、家人看病都方便多了。”杨光林说。

  四五年前,按照村上的整体产业规划,他开始养中蜂。从最初的十来箱蜂,发展到如今50多箱,年收入有2万多元。“刚开始养蜂,经验和技术不足,没少受罪。”杨光林回忆起往事说,“蜜蜂蜇到眼皮、鼻尖、耳垂是最痛的了。后来慢慢掌握了蜜蜂的习性,就不怕被蜇了。而且村上有相应的支持政策,我做这个产业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村上为每箱中蜂补助50元,还不定期组织养殖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农户的技术水平。”一旁的南坝村党支部书记赵克武补充说。

  据统计,2016年以来,南坝村为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产业补助资金20余万元,为154户发放村级扶贫互助资金92.5万元,为37户发放产业扶贫小额贷款140.2万元。

  南坝村地处巴山腹地,依托当地丰富的山林资源,大力发展中蜂、中药材、茶叶等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村民致富的金山银山。

  村民黄德荣的养鸡场位于屠家岭,这里山高林密,生态良好。他自2017年开始发展全粮食养鸡,现在已养了400多只鸡。

  “全粮食喂养成本高,周期也长,但养出来的鸡肉质鲜嫩,口感也好。”黄德荣说,“为了打开市场,我跑到青木川景区的餐馆推销,还通过抖音、微信朋友圈等发布信息,让更多游客知晓。一些旅游的人会专门开车来到我这里,帮亲戚朋友带上好几只。”

  不过黄德荣也坦言,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就得突破目前的销售瓶颈。“接下来我要充分借力,打好生态牌和旅游牌,吸引更多消费者,让自己的养鸡产业能进一步做大。”他说。

  除了家家户户分散发展产业外,南坝村还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让更多农户在产业链上稳定增收。

  宁强县铭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自2013年以来,把周边农户的茶园流转过来,建设现代茶园,发展茶旅融合。“我们目前建设了1080亩高标准茶园,并在逐步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该公司负责人赵克红说,“通过发展现代茶产业链,周边农户实现了流转土地有租金,入园务工有工资,入股还有分红。”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与南坝村3个组200多户农户建立了帮扶关系,帮助他们发展生产、为他们排忧解难。该公司帮助残疾人沈杰将门口的院坝硬化,并购买洗车工具,让沈杰开办洗车门店;为屠翠利等10余户农户购买核桃树苗,帮助他们发展山地核桃种植;为做农村酒席承接的巩守珍家,免费提供了10套桌椅……

  金溪河畔笑声欢

  李荣平是南坝村的食用菌种植大户。4年前,有着12年党龄的李荣平和另外7名合伙人一起办起富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了2万袋香菇菌。近年来,他盯上了新兴的食用菌品种——金耳。通过在外学习和自己亲自实践,几年下来,他领办的富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得越发红火。

  6月4日,记者走进李荣平的金耳种植大棚,一根根椴木整齐排列,椴木上参差错落地长着一个个金色的“疙瘩”。“这就是金耳!”李荣平拿刀随手割了一个,递到记者跟前说,“金耳不能拿手采,会把根伤了。用刀子割,再喷上水,随后金耳还会像韭菜一样再长出来。”

标签:

热门标签